曾巩
诗句释义: 1.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 “悲风”和“酸狖”分别代表悲伤的风声和酸楚的声音,这里形容诗人感受到的悲伤情绪。 2.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 “颠水”可能指的是洪水,“没马”表示淹没马匹,而“起雪满裘”则描绘了暴雪覆盖的情景。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在恶劣天气中的不幸遭遇。 3.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 在漫长的旅程中,诗人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投宿的地方
【注释】 1. 荒山未有雪:荒废的山野,没有雪覆盖。 2. 野水不见冰:野外的水流,看不见结冰的景象。 3. 一腊今已半:一年的腊月已经过去了一半。 4. 浮阳壮犹矜: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仍然显得骄傲。 5. 奈至一岁除:但是到了年底。 6. 未有严气升:没有寒冷的天气来临。 7. 坐思崆峒间:坐在山中思考。 8. 负雪山千层:背负着重重的山峰。 9. 受栗冽僵:忍受着寒冷僵硬。 10. 愈此秽浊蒸
【诗句释义】 皇皇:形容匆忙、慌张的样子;谒:拜见,指拜访;荆人:楚地的贤士,这里指楚国的人。伈伈:形容举止轻浮,不庄重的样子。遵阳虎:遵,遵循、依循的意思;阳虎: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虎,因好为人师,又贪财,被后人称为“贼” ,后被孔子斥之为小人。及觉一礼亡:等到明白过来时,已经丧失了礼仪。翩然:形容轻盈、飘逸的样子;违鲁:离开鲁国。全身有逊接:保全自己的尊严和节操。直道无苟处:坚持正义
【注释】: 1. 杂诗四首其一:这是张陈的《杂诗》中的一首,杂诗四首是指作者所选录的四首杂诗。 2. 贫时交:贫困时的友谊。 3.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4. 卒:最终。 5. 鼎轴:指国家政权,比喻政治中心。 6. 害夺怨为欣:指在战争中消灭敌人,得到胜利的喜悦。 7. 利驱爱成戮:指为了私利驱使他人,结果反而被仇敌杀死。 8. 世间不可料:指人世间的事务常常是难以预料的。 9.
《咏雪》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北国风光图。 首联写风停雪住,天晴日暖的初冬景象。“短日悠悠生复灭”与“朝含沧海满天云”,一明一暗;“暮断行人千里雪”与“并包华夷德岂薄”,一暗一晓,对仗工整,相映成趣。 颔联写冬景中人行远道。“初通壑谷气先冷”,“初”字暗示着这是初冬之始,“寒”字表现了冬天的特点。“渐蔽郊原路疑绝”则描写了冬天的景色,“疑绝”表现出一种迷茫的感觉。
【注释】 挥袂谢幽侧:挥袖告别了幽暗之处。 腾身集崔嵬:飞身登上高高的山崖。 心胎:指心灵或精神的胚胎。太极:古代哲学术语,指万物的根源或本源。气:这里泛指元气、宇宙间的阴阳二气。 手扬斗间魁:手举北斗七星中的魁星(即天枢星,属土星),象征执掌天下。 荒荆忽成桂:荒芜的荆条忽然长出了桂花。 蛰鳞冬有雷:冬眠的鱼忽然被惊醒,打起了春雷。 君看:你且看。 九州宝:中国的国宝。朱门:红色的宫门
【解析】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注释】 《海赋》:“欲求天下友,试为沧海行。” 欲:希望;试:尝试;沧海:大海。 “风来冥冥内,摆触怪浪生”二句:风从海上吹来,好像在冥冥之中,波浪撞击着船身,就产生了奇怪的浪花。 “突兀万里怒,势疑九州倾”二句:海浪汹涌澎湃,好像要冲上万里之遥的山岳,气势好像要倾覆九州大地。 “鲸鹏不自保,况此一舟轻”二句:大鱼、大鹏不会保护自己的生命,更何况这小船呢? “我徒幸来即,可留石根耕”二句
杂诗四首 其二 日磾断内讨,坐享七世荣。 霍光徇所爱,两忘家与名。 卓阔俱抗志,纤微独纡情。 得失万世视,长令壮夫惊。 注释: 1. 日磾断内讨:日磾是汉代的大臣,他曾经参与过内部的争斗。断是指解决或处理的意思。 2. 坐享七世荣:意思是享受着家族七代的荣耀和地位。 3. 霍光徇所爱,两忘家与名:霍光是汉代的大臣,他曾经因为徇私情而忘记了自己的家族和名声。 4. 卓阔俱抗志,纤微独纡情
《上翁岭》 放车秋厓望,所得过旧闻。 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 时见厓下雨,多从衣上云。 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 八荒正摇落,独馀草木薰。 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 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 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 注释:在秋天的山岭上放马车,眺望远处的山峦,收获比往年还要好,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一些旧闻。一开始我以为是古代的画轴,但是仔细地看,才发现这些画描绘的是秋天的山水,非常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