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游麻姑山九首其二桃花源》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烟火的深深眷恋。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行尽坛前石崖路:描述诗人走过麻姑山的坛前石崖路,展现了山路的险峻和崎岖。 2. 忽见一曲清冷泉:在经过一番艰难的行程后,诗人突然发现了一泉清冷的泉水,这是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胜景。 3. 酒行到我不辞醉:诗人饮酒至醉
【注释】旌旗:古代军队的仪仗。东下:指从东方进入余杭县境。路尘开:指尘土被风吹开。六月:指初夏或盛夏。风云:指云和风。席上:指宴会上。正恐:只怕。一方:一地,即杭州一带。暍死:中暑死亡。过江来:渡过钱塘江而来。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余杭为官时,当地久旱,诗人一到任便有雨降临。 首句点明入仕后,诗人到余杭任职的时间是六月里,天气炎热如初夏或盛夏,但诗人刚到任就遇上大旱天,因此他的心情非常焦虑不安
会稽绝句三首 花开日日去看花,迟日犹嫌影易斜。 莫问会稽山外事,但将歌管醉流霞。 注释: 花开日日去看花,迟日犹嫌影易斜。 释义:花儿每天都去看花,但总嫌花的影子太斜。 莫问会稽山外事,但将歌管醉流霞。 注释:不要询问会稽山外的事,只需尽情享受歌舞带来的快乐,沉醉于美丽的流霞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
注释: 连章天上乞身闲,笑入吴船拥节还。 一夜间,狂风暴雨驱散了旱魃,我终于知道是人间的祈雨之愿感动了上天,才降下甘霖。 译文: 在连天的乌云中向天乞求,让自己远离官场的纷扰,悠闲自在。笑着进入吴国的船中,手捧符节回到了家中。 一夜之间,狂风暴雨驱散了旱魃,我终于知道是人间的祈雨之愿感动了上天,才降下甘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诗人在久旱之后终于迎来甘霖
诗句内容分析如下: 归云洞,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山亭之中,浮尘被一扫而光。山路的辉煌如同五匹骏马奔腾而来,春意盎然,人间仿佛沐浴在一片生机之中,但主者却不知晓。 1. 关键词: 山亭, 浮埃 (尘埃) , 山路, 辉光, 五马, 春满人, 归云洞。 2. 注释: - “山亭”,指的是位于山中的亭台楼阁,通常用来休息或观赏山水美景。 - “浮埃”,指代飘浮在空中的微小颗粒
【注释】 孔明:诸葛亮。 称吴、称魏:自称是吴国人或魏国人。 纷纷:形容议论纷纷,各执己见。 渭水西边:指蜀地,在陕西西部。 汉臣:汉朝的臣子。这里指诸葛亮。 三顾:刘备三次拜访。这里是用典。 寻常田里带经人:平常的农家也读经书的人。带经,指携带经书学习。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以“三国”为题材,赞颂诸葛亮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质。诗中说“渭水西边独汉臣”,表明诸葛亮忠于蜀国,不慕荣华富贵
【注释】 麻姑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九首:指诗人游览麻姑山的九个景点时所写的诗。桃花源:传说中武陵渔人发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古”字,点出时间久远,“苍”字,形容景色幽深。 【译文】 古老的松树苍劲挺拔如同横卧的斗纹,它的枝干十分粗壮,遮住了周围的田野。 夜晚,明月照耀下的树林在月光下显得迷蒙不清,好像整个山林都被月光映照得上下一片光明。 【赏析】
【注释】: 1. 飞泉一支天上来:形容瀑布从天上飞泻而下。 2. 寒影沉沉泻龙穴:寒气直逼地下,像龙一般深藏不露。 3. 山灵欲以怪动人:山神想要用奇怪的景象吸引人。 4. 山路先冬积霜雪:山路上先于冬天就积满了霜和雪。 5.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景。首句“飞泉一支天上来”,生动地描绘了瀑布从天空中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
【注释】 ①至音:最动听的音乐。 ②秦筝:弦乐器,用丝弦缠于柱上。十三弦,即“十五弦”。 ③合意:指乐曲符合人的心意,能引起共鸣。 【赏析】 诗题中的“弹琴者”,是诗人的知己好友;“赠”,是诗人对弹琴者表示赞美和鼓励的佳作;“古意”句,点明所赠之琴,其特色在于古色古香,别具一格;“不似”,是说这架古琴与众不同,它那悠扬婉转的曲调,恰似“秦筝”一般,能令人陶醉。 全诗前两句写赠琴之事
【注释】 归云洞:滁州琅琊山的一处山洞。 琅琊:指滁州的琅琊山,又称“南唐”,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一带。 石泉清照人:石上清澈的泉水可以映照人。 里无泥沙表无尘:山中里外都没有泥土和灰尘。 风翻日炙夏潦尽:夏天暴雨过后,山上的水被风吹干,山石显露出来。 古练一匹常奫沦:像一匹古代洗过的丝织品一样,常年保持洁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九咏·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