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
【译文】 顶破山,山下潜伏着母子两股虬龙,它们的儿子化作雨神,降雨救乡人于水火之中。前峰被开劈出一条通道,化为百丈深的湫池。后来因为人们称颂它而建祠供奉,献上丰盛的祭品以祈求风调雨顺。每年六月间,人们都会来到山顶,瞻仰那母与子的形象。烟云飘荡中,二虬化身为神灵,保佑百姓平安。邑民都依赖它们的灵验,在天旱之年也能得到丰收。为了纪念二虬的神功,建起了两座佛寺,成为幽静胜地,游人络绎
【注释】: 1. 演化琴德素高昔尝供奉先帝闻予所藏宝琴而挥弄不忍去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指我当年曾经得到过一位名叫“演化”的乐工演奏的琴曲。 2. 双塔老师古突兀,索我瑶琴一挥拂——双塔寺是古刹名,位于洛阳城西。 3. 风吹仙籁下虚空,满坐沈沈竦毛骨——风声犹如仙乐,在空旷的地方吹来,使在座的人毛发竖立。 4. 按抑不知声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弹奏琴曲时,手指按抑琴弦,不知声音从哪里发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齐山洞的壮丽景色。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齐山洞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过池阳游齐山洞 城南飞桥跨青溪,度桥并辔千丈堤。 堤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 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 怪岩奇壑分左右,绝顶俯睨长江低。 当时登高插菊处,至今胜日争提携。 荒亭已颓断碣仆,霜草满地寒螀啼。 杜郎风流杳何处,只有兹山仍号齐。 其间一洞景更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滁州石的奇美与珍贵,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人艺术才华的仰慕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 注释:滁州的使者来报告说有两块奇特的石头,它们最初是在菱湖边的水中得到的。 2. 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注释:这些石头的图画很长,语言夸张而惊险,让人惊叹不已
湘公院冬夕有怀 去年急雪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 今年悲风撼轩竹,又来开卷拥寒炉。 禅房潇洒皆依旧,世路崎岖有万殊。 注释: 湘公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脚下,始建于唐代,为唐代著名僧人怀素禅师的修行地。 急雪洒窗夜:形容去年冬天的雪来得非常急促,仿佛从天而降。 残灯观阵图:指在昏暗的灯光下观看兵书战策。这里用“残灯”和“阵图”来形容自己在寒冷中仍坚持学习的情景。 今夕悲风撼轩竹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刘公相遇并畅谈心事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邂逅刘公尤于平望之西联舟夜语走笔叙意 昔别蘋初生,离讴发清商。 契阔几何时,遗啭犹在梁。 我亦宦游者,吴会非我乡。 三考一瞬息,扁舟引徜徉。 释义: 在平望西边的江上相遇了刘公;我们共同乘船谈论着心事,夜色中笔随心走。离别时,那熟悉的歌声还在屋梁上传唱。我也是一个四处为官的人,但这里并非我的家乡
黄雍在西安修建水之侧的佚老亭,以奉亲。 修水奔泻如瀑布,飞流直下落入群山自萦转。山回水抱三百里,地名西安俯瞰千涧。 四季花木环绕溪流,步行不相见,只闻战马奔腾声。石激惊湍自相溅。 突然化为平坦之地,远近家家户户压清浅。其中有亭号佚老,山水之间为胜选。 黄氏有子乐其亲,缔葺之勤由富善。盖忧高年厌家事,力营此地欲自遣。 亲意虽知风物嘉,岂若有子常在眼。君胡飘飘事远游,手龟面黎两足趼。 故乡不到已逾年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古诗。 首联:“九月五日夜出盘门泊于湖间偶成密会坐上书吴黄尉” - 九月五日:指的是重阳节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九月的初五日。 - 盘门:古时南京城的南面有一座城门,名为“盘门”,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 - 泊于湖间:在湖边停下船只。 - 偶成:偶然写成,即即兴之作。 - 密会:亲密的集会。 - 书吴黄尉:书写吴地(可能指江苏或浙江一带)黄县(今属山东)的官员名字
永叔石月屏图 此虽然隐藏在石头之中,时常有灵光发出。土怪山鬼不敢接近,照它就会僵仆而肝脑裂开。 就像君上(明王)的明,下烛万类无遁形,光芒艳美百世无亏盈。 注释: 永叔: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东坡)。 时:常常。 隐石中:藏身于石头之中。 土怪山鬼:指山中的妖魔鬼怪。 僵仆:僵硬地倒下。 肝脑裂:形容被砸得粉碎。 君上:比喻君王,这里指苏轼自己。 烛:照亮。 万类:各种生灵。 无遁形
诗句与译文对照表: | 序号 | 诗句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