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
中庸 ·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子思,原名子思,周代诗人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
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