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
挽张百熙联 【注释】谥同纪阮:这是对张百熙的评价,认为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和地位与阮籍、阮咸相同。 乃为其难:这表示张百熙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知罪付春秋:这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认识和忏悔之情。 而心殊长者:表示虽然内心有所觉悟,但仍然有一丝不同寻常的感觉。 传次曾胡:这是对张百熙一生事迹的评价,认为他没有像曾国藩那样有武勇之气,也没有像胡林翼那样重视生死存亡。 所无者武
下面是对这首《怀蒋愚谷归吴门》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我闻蒋诩三年余,访之未遇城南居: - 我闻蒋诩三年余:这里的“蒋诩”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隐士蒋诩。他因为不与世争,被后人誉为“愚”。 - 访之未遇城南居:诗人在城南寻找蒋诩,却未能见到其人。这表达了诗人对蒋诩的仰慕之情。 2. 昨叩松扉问童子,言向岣嵝求神书: - 昨叩松扉:昨天诗人去敲蒋诩家的门,询问有关蒋诩的情况。 - 言向岣嵝求神书
【注释】 中元节过后我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忠孝都依靠盗贼,才知道信史多么艰难。逃避名节又怎能甘心,眼泪几滴未干。老鼠殉葬竟无人发觉,杜鹃鸟啼叫却令人不安。面对酒席感到自己羞愧,暑天也感到寒意。 【赏析】 此诗作于中元节后,时值南宋末年,作者因对现实不满而感叹世事之艰难。 首联“忠孝都资盗,方知信史难”,指出奸邪之徒的横行无道,才使人们深感忠孝之道难行。作者认为在奸邪当道的社会风气之下
【注释】居乱:在动乱中。曾:曾经。艰难:困苦。祷思:祈祷思考。更杂:更多。馨香:指祭品的香气,这里指思念亲人的哀痛之情。脉脉:形容眼神传情的样子。飘飘:飘荡的样子。 【赏析】 《中元祭后感书》是一首悼念亡母的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为道州刺史。这首诗是他离开京城以后所作。 首联“居乱曾闻训”,写诗人自幼就受到母亲的教诲和培养,母亲对儿子寄予厚望
【注释】 乡味:家乡的口味。兵戈:兵器和战争。阻:阻挡。侨居:客居。祖祢:祖辈和父辈。蓼莪(liǎo é):草名,此处指蓼与莪两种植物。终:最终。废:废弃。荐芰(jì jī):用菱角做祭品。难能:不容易做到。莫静风前树:不要在风前的树旁停留。差(chài)传:传递。暗里镫(dēng):暗中的灯笼。菽水:豆汁水,泛指粗茶淡饭。识此:认识到这些。足飞腾:足够使自己飞黄腾达。 【译文】
湖港阻风 刺骨寒风叹石尤,烟波东望迥生愁。 早霜红树藏湖岸,残日青山满舵楼。 已觉空囊归故里,何因歧路感深秋。 思量蹇滞平生事,来去还应笑野鸥。 注释: 1. 刺骨寒风叹石尤:形容寒风刺骨,如同石头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2. 烟波东望迥生愁:在烟波浩渺的东望中,我不禁生出深深的忧愁。 3. 早霜红树藏湖岸:早晨,霜冻覆盖的树木将湖岸隐藏起来。 4. 残日青山满舵楼:夕阳西下时,青山映照在舵楼上。
诗句释义 1 日暮铜官渚:铜官渚,即铜官渚,位于湖南洞庭湖中,是古代的一个小洲。这里指的是傍晚时分的铜官渚。 2. 芦花瑟瑟秋:芦花,即芦苇的花,秋天的芦苇花随风飘散,景象萧瑟。“瑟瑟”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 3. 惊心思往事:这里的“惊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事情的震惊和感慨。往事可能是指诗人曾经经历过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历史时刻,这些经历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4. 援手出神州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的大意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字词进行逐句分析,最后总结出诗歌的主旨大意。本首诗写于诗人在长沙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张文达公的悼念之情。 “初见晴川道”,意思是:刚刚来到长沙时,就见到晴朗宽阔的大道。“晴川”即长沙的别称。“方回”是作者的字。“使者车”指使者的车驾。“方回”是作者的字,所以此处应为“我”。 “平生知己分”,意思是
注释: 1. 中元祭后感书:中元节过后,我写下这封信。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佛教传统节日,用于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键连舍身为饿鬼而救出其母的故事。 2. 客病存秋祭:我在病中仍参加了秋季的祭祀活动。 3. 精诚豁此襟:我以精诚之情来消除胸中的忧愁。 4. 儿孙经乱长:我的子孙在战乱中度过漫长的时光。 5. 诗礼泽吾深:诗歌和礼仪深深滋养了我。 6. 猿鹤谁家子:谁能说这是猿猴和仙鹤的后代
诗句释义: 1. 百战中原血 - 此句描述诗人在中原地区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每一次战斗都留下了鲜血。"百战"强调了战争的频繁与激烈,而"中原"则指明了战争发生的位置,即中国中原地区。 2. 江山一敝袍 - "江山"通常指代国家或国土,此处特指国家的领土。"敝袍"意味着破旧的衣物,比喻国家因战争而破败不堪。 3. 艰难军国计 - 这里提到"艰难"和"军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