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漳卫滔滔走帝都,尧封何事阙沟渠。 廿年深究齐民术,一卷新呈水利书。 注释:漳河和卫国的河水浩荡奔腾流向京城,尧帝治理国家时,为何还要修建那些没有用处的沟渠呢?我研究了二十年的农田水利技术,现在终于完成了一部新的著作,名为《水利全书》。 译文:漳河和卫国的大水流向京城,尧帝治理国家的时候,为什么要修建那些无用的沟渠呢?我研究农田水利已经二十年了,现在终于完成了一部新的书,名字叫《水利全书》。
【注释】 唐镜海:即唐鉴。字镜海,清代诗人、文学家。 金殿:代指朝廷。 从容道古今:从容地议论古代和当代的事。 高言:高深的议论。 天心:天理,天命。 钟声送出东华路:钟声响起,从东华门传出。 巳报:巳时,正午十二时。 槐阶:宫庭台阶上的树木。 转午阴:指太阳偏西,光线变得昏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祝愿与不舍之情。首句“金殿从容道古今”,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面
注释:列仙不比山泽臞,碧碗琼浆事有无。 更向禅宗参玉版,花猪竹𪕋肯分吾。 诗句释义1:列仙不比(比喻)山泽的瘦人,他们的饮食与生活(如同)碧碗中的美酒一样纯净无瑕。 2. 更向禅宗参玉版,花猪竹𪕋肯分吾。 更向禅宗参玉版,花猪竹𪕋肯分吾。 注释:更向禅宗参玉版,花猪竹𪕋肯分吾。 译文:更去禅宗中寻求真理,花猪竹𪕋也愿意听从我的指挥。赏析:诗人以仙人自比,认为自己虽生活在尘世之中
注释翻译: 进入陕西境内的六首绝句之六,寒溪已经没入河床很深的地方了,溪边茅屋隔着枫林,归人正怯寒,又听到山城响起傍晚的捣衣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艰辛和思乡之情的诗。诗人在寒冷的溪水中行走,溪边的茅屋隔着一片深秋的枫林,归家的人正害怕那薄薄的征衣难以御寒,而这时,山城里又响起了晚上打柴的木槌声(暮砧)。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深沉,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
这首诗是送别唐镜海先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祝福。 诗句解释: 1. "摹天绘日本难工": 这是一句形容画得逼真的成语,用来形容绘画技巧非常高超。 2. "圣德何由测六龙": 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于某人品德高尚无法估量,比喻其道德品质之高难以衡量。 3. "白发老臣私赞叹": 这里表示虽然年纪已高,但依然对某人充满敬仰之情。 4. "文如圣祖武高宗": 这里的圣祖指的是唐太宗
【注释】: 1)巢县:今安徽巢湖一带。和州:今安徽和县。含山:今安徽含山县。陵阳:在今安徽寿县。五夜:一夜五次,指夜间五次哭泣。坤灵:地神,阴间之主。游人:指诗人自己。踏青:春游。 2)赏析: 这首诗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春天,诗人随同弟弟在安徽作战,克复巢、和、含等城时所作。首二句写战争之后,草木皆兵,到处都充满血腥味,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后两句写将军率军扫荡巢、和、含三城的残敌
【注释】 “道德”句:道德是儒家的最高理想,神仙是道家的终极追求。 “行藏”句:指唐镜海先生有才能却不愿为官。 “功名”句:唐镜海先生的名声并不如司谏李邺侯那样显赫。 “出处”句:唐镜海先生不愿意像李邺侯那样出仕做大官。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次句写道德与仙佛不同,三、四句写唐镜海先生不肯为官,五、六句写唐镜海先生不耻出仕,七、八句说唐镜海先生不慕功名利禄,九句又回到原题
注释: 上相南征,需要选拔人才,这里指皇帝要选拔人才。策众材,选拔人才的意思。军容十万转风雷,军队声势浩大如风雷一般。书生却进安民策,书生们提出安抚民众的计策。盗弄潢池事可哀,那些窃取政权的人的行为令人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现实的感叹。诗人通过对唐镜海先生的赞美,表达了对他才华的钦佩,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
【注释】: 壬戌年四月——即乾隆二十二年四月。 沅弟克复巢县和州含山等城——即在这一年,曾国藩率军攻克了巢县、和州、含山等城池。 半壁山前——即半壁山,今属安徽无为县,是当时的军事要塞。 铁锁横——指长江上所建的浮梁,用铁链连接两岸,以阻止江流,保护漕运。 声名——名声和声望。 西梁下——西梁,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南,这里指西梁山,是天柱山的一部分。 益信——越发相信。 【赏析】:
注释:在熙熙攘攘的朝堂上,要扶持正学;各种说法纷纷展开,各自寻找道路。回家告诉江南父老,太平天子喜爱真儒。 赏析:这首诗是送给唐镜海先生的,表达了他对唐先生的期望和信任。诗人认为唐先生是真正的儒者,他希望唐先生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儒家学说,为朝廷效力。同时,诗人也希望唐先生能够关注江南的父老百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太平天子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