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注释】 挽粱俪裳母联:梁元帝为徐摛作墓志,称其“才学优博”,“性又旷达”,故有此语。 八年九子四登科:梁元帝的儿子们有十一个,其中八人入仕。 芸馆齐名:指梁元帝的儿子们都是文学名家。 掞藻摛华: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合众口曰难兄难弟:众口一词说他们是难兄难弟。 万里孤云一回首:遥想千里之外的故乡之景。 痛萱帏永隔:悲痛父母被害的惨状。 尚冀节哀顺变:仍然希望他们能抑制悲愤之情,顺应时局变化。
诗句释义 1 挽黄彭年夫人联:这是为黄彭年的夫人所作的挽词。黄彭年是宋代的文学家,其夫人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因此这首诗表达了对黄夫人才艺的赞赏和对其早逝的惋惜之情。 2. 得见夫子为文学侍从之臣:这里指的是“夫子”即黄彭年,他在文学上的造诣高深,能够担任文学侍从之臣,也就是皇帝身边的文学顾问。 - 夫子:尊称,指黄彭年。 - 为文学侍从之臣:在古代,文学侍从之臣是指在宫廷中负责文化
首先输出诗句: 京师长沙会馆联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 接着输出译文: 在北京的长沙会馆里,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写着:“同科十进士”,指的是同一年考取的十位进士。下联是:“庆榜三名元”,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三名状元。 然后给出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 京师:指北京。 - 长沙会馆:是湖南长沙地区的会馆,这里用来代表湖南人在北京的聚居地。 - 同科:在同一科甲即同一年份中考试。 -
【注释】 ①曾国葆:即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理学家、思想家。联:对偶的诗,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②效愚忠:指尽忠报国。③称家国报恩子:自称是报效国家的儿子。④诸兄离散三千里:其兄先后离世,他与家人分散到各地。⑤寄涕泪:寄送书信时寄托自己的悲哀和思念之情。⑥同哭天涯急难人:同在远方为艰难困苦的人哀叹哭泣。 赏析: 此诗首联写曾氏家族世代忠于大清王朝,以身许国;次联写兄弟离散后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沆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以下是逐句释义: "夫作大儒宗,裙布荆钗,曾分黄卷青灯苦;" 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成为一代名儒,虽然身着朴素的裙子和头巾,却曾历经艰辛,在昏黄的灯光下苦读。”这里的“裙布荆钗”指的是丈夫的简朴生活和学问,而“黄卷青灯”则描绘了他刻苦读书的情景。 "子为名节度,经文纬武,都自和丸画荻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了一位有声望
【注释】 《挽联》是悼念亡者的挽联,通常在丧礼上使用。《挽联》的一般格式是“横批”在上,正文在下。横批即对联的标题,位于正中或上端;正文则由两部分组成:上下句各分上下联,中间用逗号相隔。 目君为承明著作之才,九列交推非独我; 思亲因泣血悲哀而死,万缘前定不由人。 【赏析】 这首挽联的上联是说,你是一个承明著作的人才,九列(古代官制,九列为一品)交推(互相推崇),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下联是说
诗句原文如下: 四年使节甫归程,岂期游子春晖,寸草难留三月景; 八十老翁应破涕,为道文孙秋捷,佳音报与九原人。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详细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 “四年使节甫归程”指的是诗人在四年的时间里,刚刚结束出使任务,回到家乡。“岂期游子春晖,寸草难留三月景”意思是说,诗人没想到自己的子女(游子)春天里就要离开他而去(春晖)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乳母的深深感激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一饭尚铭恩: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一顿简单的饭食,也要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里的“一饭”指的是一次吃饭的机会,而“铭恩”则是将这种恩情刻在心中,永远不忘。 2. 况保抱提携:这句话表明乳母不仅要喂养孩子,还要保护和扶持孩子的成长。这里的“保抱”指的是保护和拥抱孩子,而“提携”则是扶持和携带。 3. 只少怀胎十月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 出自清代著名文学家曾国藩的《题何栻寓宅联》。这两句话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广阔的场景。这里的“太湖”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无限的可能,而鸥鸟则是自由的象征,它们在这片水域中无忧无虑地飞翔,仿佛与古代商贾之典范陶朱公一起泛舟湖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他的岳父毛鸿宾的挽诗。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首句“诀别夫君十七年”,描述了作者与丈夫离别长达十七年之久。这七年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分离的痛苦和思念的煎熬。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夫妻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第二句“如今泉壤相从”,则描绘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的情景。这里的“泉壤”指的是人死后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