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失题四首 其一 抽得闲身鹤不如,高秋酒熟鞠黄初。 便驱天驷识途马,归钓江乡缩项鱼。 往日心情随毂转,今来身世似舟虚。 不须更说知几早,且喜尘缘尽刬除。 注释: 1. 抽得闲身鹤不如:抽出空闲的时间,就像一只悠闲的鹤,没有其他事情要做。 2. 高秋酒熟鞠黄初:秋天到了,酒也酿好了,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 3. 便驱天驷识途马:就如骏马能认识道路一样,这里比喻人能够掌握和运用自己的智慧。
《挽马新贻联》是一首由曾国藩创作的挽联,以下是对联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篇原文: 范希文先天下而忧,曾无片时逸豫; 来君叔为何人所贼,足令千古悲哀。 2. 译文: 范希文始终忧心天下百姓,未曾片刻放松忧虑; 来君叔因何人谋害,足以令人哀叹千古。 3. 注释: - 范希文: 范仲淹,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 - 先天下而忧: 形容关心国家大事,为天下百姓担忧。 - 无片时逸豫:
释义1: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著名将领,曾任朔方节度使;陶长沙,即陶侃,东晋时期名臣。贺李瀚章50岁生日,以诗祝贺,首句用典,指贺李瀚章生性刚毅果断,有大将之风。 译文1: 七月出生的郭子仪曾见过织女,八州作为都督,陶侃也曾经是部属。 赏析1: 此联以贺李瀚章50寿为由,赞颂其刚毅果断、有大将之风。"七月诞生",用典故,贺李瀚章出生于八月(农历),故称“七月”。郭子仪为唐代著名将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来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主旨。“挽戴铭恩联”意为:为了报答朝廷的恩德,我不远千里到江左;“以文来”,“以节归”,即以文章来自报朝廷,以节操回归故里。两句是说:为了报答朝廷的恩德,自己不远千里来到江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和忠诚之心。 “毅魄常留两江上下”意为:坚贞的忠魂常常留存于长江两岸
【注释】 1. 曾国华:诗人的好友。 2. 归去来兮:指辞官归隐。 3. 夜月楼台花萼影:指夜月下的楼台和花上的花萼的影子。 4. 行不得也:形容处境艰难,不能前行。 5. 楚天风雨鹧鸪声:指楚国的天气和风声中传来的鹧鸪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词,诗人在送别朋友时,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首句“归去来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他希望朋友能够回到故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注释】挽:吊唁。师棣:指杜甫,杜甫与舒元舆、严武齐名,称“三贤”;蹶:跌倒;吴楚:指家乡湖北。二老:指杜甫的母亲和妻子。九原:古代认为死者埋葬之地在九泉之下,这里指坟墓。【赏析】杜甫一生坎坷,屡遭挫折,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和对母亲妻儿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挽向师棣联”意思是说,我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你的墓地,凭吊你这位伟大的诗人,并为你撰写挽词。师棣:杜甫的字。 颔联“与舒严并称溆浦三贤
【注释】 挽塔齐布联:挽联。指对死者的挽歌。 大勇却慈祥:有大勇气,却很善良,慈祥。 论古略同曹武惠:谈论历史,大致与曹操相似。 至诚相许与:至诚相待,互相许下诺言。 有章曾荐郭汾阳:有篇文章曾推荐过郭子仪。 【赏析】 此挽联是为某位壮烈牺牲的人写的。上联是赞他的大勇;下联则是说他为人至诚,有情有义,为国捐躯也心甘情愿。全诗以“论古”、“许与”二字作结,表明他生前是一位忠臣良将,死得其所
注释: 挽汤鹏联:挽联,古代一种对偶的诗句,常用于祭祀、哀悼等活动,形式为四言或五言,用以表达哀悼之情。 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译文:写了这么多的书,才艺还没有完全展现呢。 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译文:名声传遍了整个国家和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中的一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未展,但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的遗憾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因自己而受到诽谤的人的同情和理解
【注释】 京华:京城。书肆:卖书的店铺,指朋友的住所。江表:长江以南,这里泛指诗人家乡。宿学:指有学问的人。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与友芝一见即生情,次句写与友芝结为挚友后,彼此敬重。三、四两句写诗人在朋友逝世后,十分悲痛
【注释】 期服去官:古时候,丧礼中服丧一年,期满后脱下麻布丧服,穿上素色的衣服,称为“期服”。这是为父母服丧的期限。去官:指辞官回乡。犹子:即“犹子”,指自己的侄子。儒冠为侠:儒生所戴的帽子是四方形的,而侠士所戴的帽子则像倒过来的山形。今人:现代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李开林写的挽联,其内容主要赞颂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上联写友人辞官回家,但家中有位能行古礼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