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
诗句:碧阑干外夜沈沈,斜倚云屏烛影深。 译文:夜晚,在窗边的栏杆旁,我静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蜡烛的微光映照在云屏上,显得格外幽深。 注释:碧栏干(红色栏杆) - 红色的栏杆;沈沈 - 指夜晚的寂静和深沉;斜倚云屏 - 形容自己靠在云纹装饰的屏风旁;烛影深 - 蜡烛的光在云屏上形成的阴影很深。 赏析:这首诗是苏曼殊对离别的感慨。他在日本时,因为思念家乡而写下了这首杂诗
东居杂诗十九首·十 灯飘珠箔玉筝秋,几曲回阑水上楼。 猛忆定庵哀怨句:“三生花草梦苏州。” 注释: 1. 灯飘珠箔:形容灯光如珠帘一般飘动。 2. 玉筝秋:指秋天的夜晚,筝音清脆悦耳。 3. 回阑水上楼:指楼上有栏杆,四周环水。 4. 猛忆:突然想起。 5. 定庵: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的名字。 6. 哀怨句:指定庵曾经写过的带有悲伤情绪的诗句。 7. 三生花草梦苏州
诗句输出:碧沼红莲水自流,涉江同上木兰舟。 译文输出:在碧绿的池塘中,红色的莲花随水漂流,我们一起踏上了前往木兰的船。 注释:荷花池,一种以荷花为主要观赏植物的园林景观,通常位于中国南方地区;木兰舟,古代的一种船只,常用于水上运输或娱乐活动。 赏析:本诗通过描写荷花池中的红色莲花和作者与朋友一同乘坐木兰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家乡
诗句: 江南如画一倾杯,乍合仍离倍可哀。 译文: 江南的美景如同一幅画般,我独自品尝着美酒,却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我们曾经相聚在一起,如今却要分别,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注释: - 这首诗是近代诗人苏曼殊的作品。 - “江南如画一倾杯”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饮酒之乐。 - “乍合仍离倍可哀”表达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哀伤之情。 - “此去孤舟明月夜”暗示了离别的场景和孤独的感觉。 -
逐句释义: 1. 海天龙战血玄黄 - 这句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海水被染成了暗红色。海天之间,龙在激战中喷溅出的血,呈现出深沉的黑色。 2. 披发长歌览大荒 - 描述了诗人披头散发、放声歌唱的情景,他站在广阔的原野上,放眼远眺,似乎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里的“披发”可能象征着诗人不拘小节的个性,而“长歌”则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 3. 易水萧萧人去也 - 这里提到了一个地名“易水”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蹈海鲁连不帝秦 - 这句诗的意思是,像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鲁仲连(子贡)那样,宁愿选择蹈海而死也不为秦国效力。这里的“蹈海”指的是投海自尽,“鲁仲连”是古代的一个人物,他以智勇双全著称,曾帮助齐、楚两国抵抗秦国的威胁。这里用“蹈海”比喻自己宁愿死也不愿为敌效力,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
解析与翻译: 诗句释义: - 忆刘三、天梅:此诗句可能是回忆某个与“刘三”和“天梅”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其中“刘三”可能指某人的昵称,而“天梅”则可能是某种特定的花卉或称号。 译文: 九年面壁成空相,万里归来一病身。 泪眼更谁愁似我,亲前犹自忆词人。 注释与赏析: - 九年面壁成空相: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长时间的修炼(如佛教中的闭关修行)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的意境是春天已过,雨丝绵绵。作者在小楼上独守着,无法与心爱的人相谈。宝镜上的灰尘掩盖了他们相见的容颜,红粉妆台上的美人也无法画出他的眉眼。 注释: - 代柯子柬少侯: 这是一首诗的名字,柯子柬少侯是指作者本人。 - 小楼春尽雨丝丝: 小楼里的春天已经结束了,雨还在不停地下。 - 孤负添香对语时: 自己辜负了与心爱的人共同欣赏花香、倾诉心声的美好时刻。 - 宝镜有尘难见面:
失题二首 斜插莲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编。 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 注释: 1. 斜插莲蓬美且鬈:形容莲花的美丽和卷曲的形态。 2. 曾教粉指印青编:曾经让手指蘸满了荷花的清香,印在了绿色的荷叶上。 3. 魂与梦:比喻人的灵魂和梦想。 4. 涉江同泛采莲船:渡过江河,一同乘坐采莲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荷塘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此诗写于诗人贬谪南楼寺时期,是作者在秋日登南楼寺望月时所作。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遥想故都洛阳的景物,表达对洛阳故国的思念之情;颔联以“姮娥耐九秋”一句,点明时间,并写出了此时此地的景致;颈联写诗人独上寺院南楼,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尾联用典抒发感慨,表明自己因遭贬谪而感到悲凉,也暗示了对故国的深情。 (1) 南楼寺怀法忍、叶叶:诗人怀念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