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逢摇落,姮娥耐九秋。
缟衣人不见,独上寺南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此诗写于诗人贬谪南楼寺时期,是作者在秋日登南楼寺望月时所作。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遥想故都洛阳的景物,表达对洛阳故国的思念之情;颔联以“姮娥耐九秋”一句,点明时间,并写出了此时此地的景致;颈联写诗人独上寺院南楼,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尾联用典抒发感慨,表明自己因遭贬谪而感到悲凉,也暗示了对故国的深情。
(1)
南楼寺怀法忍、叶叶:诗人怀念法忍,但不知法忍现在何处。
(2)
万物逢摇落: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洛阳的秋天。摇落,草木凋零,这里指秋天的到来。
(3)
姮娥耐九秋:嫦娥忍受着漫长的九个月。姮娥,即月亮,传说中嫦娥的代称。
(4)
缟衣人不见:皎洁如玉的衣裳的人已不在了。这里暗指法忍。
(5)
独上南楼:独自登上寺院南边的高楼。
【答案】
示例一:①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抒发了诗人对故国洛阳的无限眷恋。②全诗紧扣一个“怀”字,从诗人登高望远,遥想故都洛阳的景物起笔,表达了对洛阳故国深沉的思念之情。③首句“南楼寺”为下文“独上”提供了具体地点,“怀法忍、叶叶”交代了诗人的情感寄托。④颔联“姮娥耐九秋”,既点出时间,又渲染出深秋萧瑟的氛围;“缟衣人不见”,既是实写,也暗指法忍已经不在。⑤颈联“独上”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因遭贬谪而感到悲凉,也暗示了对故国的深情。⑥尾联“独上南楼”与首联遥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眷恋。⑦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情景交融,感情真挚。⑧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以实写虚,以虚衬实,使诗歌更加含蓄蕴藉。⑨本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更富有诗意。⑩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