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遗民痛劫灰,闻师陡听笑声哀。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担当山水册》诗解及赏析
一、诗句释义与分析
1. 一代遗民痛劫灰
- 词语解析:一代遗民,指那些失去国家的人民。痛劫灰,意指在战火中遭受重创,如同灰烬一般。
- 意境描绘: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的深切感受。
2. 闻师陡听笑声哀
- 词语解释:闻师,即听闻老师的教诲;陡听,突然听到。笑声哀,指听到这些教诲时感到悲伤。
- 情感表达:反映出诗人对于知识传承的珍视以及对教育者的尊敬,同时表达了听到教诲时的哀伤情绪。
3. 滇边山色俱无那
- 词汇解析:滇边,泛指中国的南部边境地区云南一带。无那(wú nà),表示无法接受或难以面对某种现实。
- 意象描述:这里的“滇边山色”可能指的是边疆的山水景色,而“无那”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边疆局势的无奈与悲伤。
4. 迸入苍浪泼墨来
- 词句解析:迸入苍浪,形容墨水或笔墨激烈地进入画面或生活中;泼墨,指随意挥洒墨迹,形成画作或书法之美。
- 艺术表现:此句通过将笔墨比作水墨画中的泼墨,强调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释放和艺术表现力。
二、译文对照
- 诗句译文:一代遗民痛悼战争的创伤,听闻师长的教诲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云南边境的风景令人心伤,仿佛是无情的笔触将悲伤带入了无边的水域。
三、赏析
1. 主题思想
《担当山水册》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的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通过描绘边疆风景与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2. 艺术手法
- 象征意义:“滇边山色”不仅是地理景观的描述,也暗喻着国家的边疆和民族的未来。这种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的思考,使得诗歌既有视觉美也有心灵震撼。
3. 文化价值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反映了中华文化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传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