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诗句释义】 1.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 白门:指南京的城门,也泛指南京。 - 小长干:古地名,今江苏南京江宁区的小长干村。 - 大长干: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市的长干里。 - 歌板酒旗:指酒肆中招揽客人的装饰和乐器。 - 零落尽:形容酒肆已经关门歇业。 - 剩有渔竿:表示还有人在捕鱼。 2.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 六朝
这首诗是一首宋代词人李重元的代表作,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堪称宋词的经典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卖花声 - 词牌名,此词为李重元所作。 相见罢凭阑,并坐重关。熏炉初徙镜台宽。子石琢成莲叶小,教试麋丸。 注释:在分别之后再次相会,倚靠在栏杆上,两人坐在紧闭的大门内。刚搬走熏香料,把镜子移到更宽的地方。用石头雕琢出小小的莲叶形状,让她们试着做麋丸。 赏析
卖花声二首 《卖花声》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集。此词为其中第二首,词中写闺中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女子对远客归来的期待与盼望;下片写女子对远客归来的期盼之久,以及她因思而愁苦的心情。全词意境幽美、婉约含蓄,情调哀怨缠绵,风格清丽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晚镜倦临妆。只坐熏香。是谁蝶梦绕回廊。窥见露寒花有恨,玉泪盈眶。 注释:傍晚时分对着镜子梳妆,只是静静地坐着让香气缭绕在周围
卖花声二首 却立看梳妆。暗惹衣香。下楼携手坐西廊。良会乍圆光怕别,袖掩啼眶。 是处最难忘。那不思量。路儿争比意儿长。判把勤勤心一片,抛与璚窗。 【注释】 1.却立:独自站立。 2.暗惹:暗中触动。 3.下楼携手:从楼上下来,手牵手。 4.坐西廊:坐在西面的走廊上。 5.良会:美好的聚会。 6.忽圆:即团圆,这里指夫妻团聚。 7.袖掩啼眶:用手掩住眼泪。 8.是处:处处。 9.不思量:不想。 10
【解析】 此诗为酬和之作,应是曹秋岳登高望远后有感而作。“卖花声”即《卖花声·怀古》,词的上片写登高望远时的情思。“预拟登高,早是凉风吹帽”,意谓自己早就料到要登高了,因为一早凉风就吹拂我的头上。“怪相对、两俱非少”,意谓奇怪地想,面对这美好的景色,我们却都不像以前那样年少轻狂了。“白发何妨,向青天狂啸”,意谓虽然年老,但仍然可以放声长啸,尽情抒发胸中的豪情逸兴。“更多情、为拈新调”
【赏析】 词题一作“席间献花”。此词为送别之词,上片抒写惜花之意,下片劝饮并抒发离情。全词写景抒情,委婉动人,意境幽雅。 “美酒斗十千。” 开头即以豪饮相庆,表现了词人豪纵的性格。 “更对花前”三句,承上启下,点明宴会的主题。“更对”二字表明宴席已开,且有续兴之意。“芳樽”指酒杯,“肯放手中闲”意谓豪饮不辞醉,醉则舞歌自若,不拘形式。“起舞酬花”,是古代一种常见的习俗。“花不语”暗喻佳人
【解析】 “卖花声”是词牌名,本篇为小令。上阕写春闺怀人之情,下阕写春愁之苦。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清新明快,情韵悠扬。 【赏析】 上阕先以“憔悴芳容”开篇,写出了闺中女子容颜憔悴的境况。“那人”指丈夫,“担阁”意为托付、耽误。接着又从“愁忙”“寂寞”两个方面描写了其内心的感受。“剪频频”,剪发,喻指女子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苦。“欲寄封题”,想将心事写在信里寄给他人。“又怕雁儿难托”,怕那大雁传书
【解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借花之“无”抒发了人生苦短,名利皆空的哲理。全词用典自然贴切,语言流畅,情致深婉,富有理趣和哲理性。 卖花声(调见《尊前集》),又名《玉楼春》,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五言三韵或七言三韵。《尊前集》中收有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 桑落酿初成。一作“酒初成”。 桑落本为酒曲,因名“桑落酒”“桑落酝”。此处指酿酒初成。酿,酿造也。 一曲新声。一作“一奏新声”。
【诗句释义】 矮屋盖新芽。矮房顶上长出了嫩芽,形容春天的到来。 墙短台高。墙壁短小而台子高耸,形象地描述了房屋的外观。 庄家四五便相招。农民们四五个人聚在一起,互相邀约去劳作。 篱下黄花霜后叶,秋色堪描。篱笆下金黄色的菊花在霜后的叶子中显得格外美丽,值得描绘。 堤外吼声骄。堤坝外面的水声如同雄狮般咆哮,非常壮观。 万里风涛。万里之遥的风浪翻滚着,波涛汹涌。 千钧苦担有人挑。千钧重的重担由人来承担
【注释】 卖花声 次王浚川韵:这是一首词牌名《卖花声》的词,是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次王浚川韵”即指这首词是根据王浚川的《卖花声·西湖怀古》填词而成。王浚川(1219—1275),南宋诗人,字伯潜,号玉渊,又号梦窗,饶州鄱阳人。 蜂蜡恣高烧:“蜂蜡”是指蜜蜂采集花蜜后所留下的蜜糖。“恣”是放纵的意思,这里指蜂蜡在燃烧。这句意思是说,蜜蜂采蜜回来后,把蜜糖放到蜂箱里去,蜂蜡在燃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