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译文】 独自展鸳鸯被,情思昏沉。芭蕉滴下雨来好难禁。就是当时心也碎,何况如今。 坐起身来费搜寻。调弄徽音。七弦原来一根心。千万休将心冷了,叮嘱瑶琴。 【注释】 鸳衾:双人共盖的被子。 调弄:拨弄,弹奏。 七弦:古琴有七根弦。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词,作者以“卖花声”为题,抒发自己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浅白、直露,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作者在思念旧友时的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名句积累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本题中,“绣帐病缠绵”意为:绣花帐中的我病情缠绵。“闷极今年”意为:郁闷到今年了。“卷帘日日望秋天”意为:每日卷起窗帘望着秋天的到来。“木樨”指桂花,一种香草,这里泛指秋天。诗人在病榻上终日盼望秋天的到来,以期早日康复。“灯火已阑珊”意为:灯烛已经燃得快要熄灭了
【注释】 1.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代天宝年间,杨贵妃所作。 2. 重谱红腔:重新编订红腔的乐曲。 3. 小凤雏凰:指凤凰一类珍禽。小凤雏,指小凤凰。 4. 家国感沧桑:家国,国家;沧桑,比喻世事变迁或社会动乱。 5. 斜阳:指落日。 6. 笙鹤:即笙和鹤。笙、鹤都是古代的乐器。 7. 江管一枝春易著:江管,一种乐器,用竹管制成,吹时发出悦耳的声音。着,这里指“容易着意”。 8.
《卖花声·题临江仙楼》是北宋词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 空翠扑山窗。红亚书床。春来把卷日初长。不比凉秋疏树下,容易斜阳。 注释:山中的绿树丛中,有阵阵清香飘进窗户。在红色书桌旁读书。春天来了,拿起一卷书,看着太阳慢慢升起,不像秋天那样凉爽,可以坐在树下看书了,因为太阳太近了。 清响听琅琅。齿颊生香。落花水面亦文章。只是黄鹂嫌太熟,鼓吹诗肠。 注释:听着窗外清脆悦耳的声音,感觉口齿留香
【注释】 卖花声:词牌名。又名“柳叶换鹅儿”、“柳叶歌”、“卖花女”,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渐渐绿成帷:渐渐的,指柳叶由嫩绿变成深绿色。帷(wéi)子,用布做的帷幔。此指柳叶。 青子累累:青,指柳树的绿叶。累累,形容柳树绿叶繁茂的样子。 廿番风信不停吹:廿番,二十次。风信,风向。此指春风。停不住地吹动着。 病是愁根愁是叶:病,指人的病苦。愁根,指忧愁的根源。愁是柳叶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抒发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卖花声 花落又花开。秋去春来。昔年天气旧池台。一样夕阳芳草句,两样吟怀。 燕子莫相猜。庭院荒苔。笔床茶灶欠安排。抛掷流光人不觉,减了清才。 译文: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昔日的池塘和亭台如今已经变得荒芜。同样的夕阳和芳草,却有两样的心情在吟咏。曾经的燕子不再猜测我的心意
这首诗的译文是: 深院中,晚妆的人慵洋洋地坐着,鬓发松散,发丝散乱。忍受着寒冷和月色一起下帘栊。遮挡住碧纱屏,不让灯火映红。 好梦太朦胧,去得匆忙。池塘里的春影又空了。一片吟魂无处落脚,随着东风飘荡。 注释: 1. 深院晚妆慵 - 描绘了一幅深夜庭院里,女子在晚妆时慵懒的画面。 2. 鬓亸发松 - 形容女子的头发松散、下垂。 3. 忍寒和月下帘栊 - 描述女子忍受着寒冷和月光下的寂寞。 4.
【解析】 此题的考查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全词的意思;然后,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含义,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掩”“欹”等。再然后是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最后,赏析诗句时要从炼意的角度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感情。如“不教愁绪入玄思”,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说与翠灯应未解”,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此意秋知”,表达了一种惆怅之情。
【解析】 本词的注释主要出现在“卖花声”和“楼阁上晴曦。春睡浓时”两句,其中“卖花声”是指词牌名。第一句中“锁”,是锁住的意思;第二句中“琐窗”,是细密的窗户;第三句中“玉蕤”,是一种植物名,这里指代梅花;第四句中“甚恁”,意为如此这般。第五句中“苔径”是指石阶上的苔藓;“屧痕”是足迹的意思;“人影天涯”,意思是身影消失在天边;第六句中“隔花”,是隔着花的意思;“镇日”是整天、天天的意思
【注释】 争战:指战争。 长江:指长江,泛指中国。 粉骨:比喻为了正义而牺牲。 曹刘孙仲子: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的代称。曹刘孙仲子即指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 死葬何方:指死者安葬在何处。 留得姓名香:指留下了美名。 渔郎:指东汉末年著名的隐者严光。 富春千载属严光:指富春地区千年来都传颂着严光的美名。 一领蓑衣青草做,压倒萧王:指用一件破旧的蓑衣和青草做成的简陋棺材,使项羽也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