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解析】 这是一首咏西施的七言绝句。诗中“不惜金作城”,是说越王为了取悦西施,不惜耗费巨大的财力兴建一座宫殿(即“贮此如花女”中的“城”);“买死倾城心”,意谓越王为了西施,不惜倾尽国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再舞苏台拆”,意谓越王在观赏西施的“迷天之舞”时,因过度迷恋而忘记了国家大事,以致国都苏州遭到吴国的攻陷。这首诗以西施的传说为题材,通过越王的奢侈和对西施的迷恋来讽刺其荒淫误国的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然后准确把握诗歌内容,最后结合选项进行辨析。本诗是一首悼亡词,写一位女子思念丈夫的哀伤之情。第一句“宋帝六陵”,点出地点,即杭州。第二句“冬青树”,写冬青树上结满了果实,而人却不知;第三句“杜鹃花”,写杜鹃花枝头的花已落,不忍折取,第四句“魂虽去”,写丈夫死后魂魄还留在人间啼哭流血;第五句“神灵死”,写丈夫死后神也不在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分析。“南山有禽,其字日希有,壮山有鸟,其名曰凤凰”是说南山有一种鸟类,它的名字叫希有;大山里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凤凰。“两鸟排云扶雾入虚空,虚空莽莽四顾绝稻梁。下界岂无七寸之粳米,争奈网罗缬缬常高张”,这是说两只鸟排着云朵、顶着云雾进入天空之中,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四下望了一眼
注释: 青口:地名,山名。入青口:进入青口山。 山何翠:山多么绿。 涧色吠琉璃:山中溪水映照着如琉璃般的碧绿。 山花红玳瑁:山中花朵红得就像玳瑁(一种贵重的龟甲)。 天荒地窘无行处:天地间荒芜贫瘠,无处可走。 山头魍魉纷来去:山头的妖怪纷纷前来。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青口”为题,表达了对这片美丽山水的喜爱之情。首句“入青口,青口山何翠。”直接点明了地点
祝雨 云缕缕,山絮絮,寒欲来暖先据。洗山山骨新 洗花花色故。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译文注释 “云缕缕,山絮絮”:形容细而长的云和飘飞的絮状雪(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在天空中。 “寒欲来,暖先据”:指天气将变时,气温上升;气候温暖时,寒冷即将到来。 “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用洁白无瑕的雪花覆盖着山石,使它们焕然一新;用雪花覆盖鲜花,使花朵颜色依然如旧。 “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注释:进入青口山,青口山多么崎岖不平。 石人站立着哭泣,云在怒吼声中逼近。 蚶岩开,老沉香花飞散,飞仙失路虎无家。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游览青口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首句“入青口”直接点题,表明作者已经到达了青口山。第二句“青口山何仄”,描绘了青口山地势的险峻与崎岖。第三句“石人立而啼”,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石人站在山崖上哭泣的情景。第四句“云吼吼相逼”
【注释】 1. 别石篑:即《别石篑》诗,是作者为好友石篑而作的一首五律。 2. 其三:这是第三首,也是最后一首。 3. 一叶随东风:一片树叶随着风向飘荡。 4. 半载:半年。 5. 梯雪度深山:踏着积雪翻越深山。 6. 寒气铄孤拐:严寒使孤寡的人感到疼痛,这里比喻寒冷的环境。 7. 三入净寺门:三次走进寺庙的大门。 8. 净寺:寺院。 9. 僧笑狂騃:僧人嘲笑他的疯癫。 10. 观自在
【注释】 石篑:石篑山,地名。在今湖北麻城东北。 相知是相知:指与石篑的友情很深。 知处:所了解的地方,此处指石篑家乡。 一等是肝肠:形容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心。 输君:为石篑送行。 肝胆肠:比喻真挚的友谊。 烈火潦虚空:意即烈火焚烧,使虚无缥缈之物也化为灰烬,喻指朋友之间至死不渝的情谊。 空不灭:意即即使化为灰烬,也永远不会消失。 【译文】 别去石篑,石篑怎能舍得分别?我们相知就是相知
注释: 君携我如头,我从君若尾。 这是说,你带着我就像头顶着一颗头,我跟随着你就像是尾巴。 不是西看山,便是东涉水。 这不是向西看山,就是向东游历。 谁家薄福缘,生此两狂子。 是谁家的福缘,生出了这么两个疯狂的人呢? 受用能几何,苦他双脚底。 他们享受的能有多久呢?只是让他的双脚受苦。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到永州时,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生活和人生态度的不满。全诗以“君”和“我”为第一人称
第一首 进入青口,青口山多么险峻。 天边的云彩像老的玻璃,鬼魅在空空的山壁上下。 一阵罡风吹起大地,神禹无功巨灵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