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
诗句: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译文:对于是非之争,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没有固定的规律。昨日是正确的观点,但今天可能是错误的,而明天的观点又可能改变。 关键词:是非之争、岁月更替、观点变化 赏析:李贽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中提出了对是非之争的深刻见解。他认为世间的是非之争像四季更替一样,没有固定的规律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 士龙,指韩愈的朋友张士龙。他有两个儿子。弱侯,即李贺。李贺字长吉,是唐宗室郑王的后裔,曾被封为绛王(后改封临汉王)。他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与李商隐、杜牧等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世称“诗鬼”。弱侯,指李贺。弱,这里指的是李贺。 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 粽子:端午节时人们所食的一种食品。屈原在《楚辞·招魂》中说“五月五日,以雄黄酒,及菖蒲
【注释】: 士龙:李德裕的儿子李宗闵。二孙:指李宗闵的两个儿子李延资、李延昭;弱侯:即“小侯”,李宗闵的字。解粽:古代风俗,端午节吃粽子。泗州:今属江苏。大圣:指泗州张僧繇。元城:今安徽亳州。维明:指李德裕之弟李吉甫。何似:如何。维明与公:指李德裕与李吉甫。并称:同时称赞。二李先生:指张僧繇与李吉甫。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赠给李宗闵。诗人以张僧繇的画技和李德裕的文才来比拟李宗闵
我们需要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十八罗汉漂海,第一胖汉利害。” - 这句诗描述的是一幅画面,即十八罗汉正在海上漂浮,而其中的第一胖汉(可能是描述一个体型较为肥胖的人物)表现得很凶恶。 - “利害”是关键词,意味着这个人很凶猛,具有很大的威胁。 第二句:“失脚踏倒须弥,抛散酒肉布袋。” - “须弥”通常指代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这里用来形容大海。 - “酒肉布袋”是一个比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他虽然不念经念偈,但却喜欢玩神通游戏。他自夸能杀怨贼,好意翻成恶意。最后他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四季平安。 注释: 1. 十八罗汉游戏偈:十八罗汉是佛教中的十八个护法神,他们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在游戏中,与主角进行互动。 2. 不去看经念偈:意思是说主角并不去念经念偈,而是选择其他的娱乐方式。 3. 却来神通游戏
“哭耿子庸”是明朝诗人李贽的作品,出自《哭耿子庸·其一》。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赏析: 1. 诗句解读: - “楚国有一士,胸中无一字”:描述了一个在楚国的士人,内心没有任何学问或知识。 - “令人读汉书,便道赖有此”:表明即使是阅读《汉书》这样的经典著作,也归功于此人的存在。 - “盖世聪明者,非君竟谁与”:强调这位士人具有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 - “所以罗旴江,平生独推许”
【注释】 弱侯:对人的美称。 士龙:李白号青莲居士,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二孙:指李龟年的儿子李鹤、李贺。李贺与李龟年是忘年交。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曾任天宝中宰相。 弱侯:这里借指李贺。 解粽: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赏析】 此诗写端午时,李白携二子同好友李贺过节,李贺难为兄长,李白难为弟弟,兄弟情深,互相勉励,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端午佳节。诗中“士龙”即李白,“弱侯”即李贺
注释与赏析: 1. 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 - 注释:我(诗人自称)是您的朋友,而您(诗人的朋友)则是我的老师。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及其在学习上给予的帮助和指导。诗人将自己比作学生,将朋友比作老师,突出了师生间的尊敬和依赖关系。 2. 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 - 注释:我年纪比您大,您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像一位智者。 -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一、“太真终日语” - 词语注释:太真终年,意指太真公主去世后; - 译文:在太真公主去世后。 - 赏析:这里可能是指一位名叫"太真"的女性去世,但具体的背景和上下文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理解。 二、“东方容易谈” - 词语注释:东方,这里指代的是诗人的家乡或者他所在的地域; - 译文:在这里,谈论是相对容易的。 - 赏析:这句可能是说诗人在东方地区交流起来比较方便
【注释】 我本:自称。老而好学:年纪大,但喜欢学习。 携二孙同弱侯:携带自己的两个孙子与弱国的小国君一同来访问您。弱侯:指东晋的孝武帝,因年幼即位,国势衰弱,故称弱侯。 解粽:端午节习俗,用粽子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平安吉祥。 译文: 士龙携着两个孙子,和弱国的国君一道,来到我家中吃粽子。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好学不倦,所以我跟随真人向东行去了。 你两家都生有才华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