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思想感情。“捣练子·春闺风雨词”的意思是:细细的春风,密密的秋雨,撩乱了芭蕉树和竹叶枝。隔着窗户听风雨声,更添一份凄凉;而到了上灯时分,更让人感到悲凉。 【答案】 译文:风细细,雨丝丝,撩乱了芭蕉和竹叶枝。隔着窗户听风雨声,更是觉得更加凄凉。而到上灯时,更觉得悲凉。注释:①捣练子
注释: 风轻轻地吹,雨下得连绵不断。窗外的花枝被风雨吹打着,显得冷清凄凉。独自登上小楼,却看不到人的踪影,只有那断肠的柳色又过了一年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风袅袅,雨绵绵”,描写了春闺风雨的景象,风轻轻地吹,雨下得连绵不断,窗外的花枝被风雨吹打着,显得冷清凄凉。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雨描绘成有情感的活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注释】 捣练子:唐教坊曲之一。双调,四十四字,平韵。词中多以女子口吻写闺怨。 春闺风雨词:春天的室内,有风雨声。闺,内室。风雨声中,又夹着帘幕被风吹卷的声音,是女子独处时听到的。 残红:落花。谢:凋谢。底事:何事。尚迟归:还迟迟不归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诗。首句“风剪剪”和“雨霏霏”,既形容了天气,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情。她正处在孤寂寂寞之中,而外面又是风雨交加,更增加了她的愁苦
注释: 风阵阵,雨蒙蒙。夜很短又寒冷,难以入睡。醒来又睡,总是听到五更钟。 赏析: 《捣练子》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小令词体,多用于表达爱情之情。这首词以女性的口吻表达了闺中女子对夜晚风雨的无奈和孤独感。整首词意境凄清,情感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注释: 江上路,渺秋空。万点蘋花一剪风。玉笛数声人不见,旧家池馆旧帘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画面。 第一句“江上路,渺秋空。”描绘了一幅宽阔的江路和空旷的秋天天空的画面。诗人运用了“渺”这一关键词,表达了秋天天空的广阔无垠,同时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第二句“万点蘋花一剪风。”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景。诗人运用了“万点”
捣练子(一作《玉楼春》) 金鸭烬,玉虫幽。何处琼箫倚画楼。窗外月明花气冷,晚风无语弄帘钩。 【注释】: 1. 金鸭烬:用金鸭形的灯芯燃烧后,剩下的灰烬。 2. 玉虫幽:指玉制的香囊,幽暗之中散发出香气。 3. 琼箫:即玉箫,用玉石制成的吹奏乐器。 4. 倚:依傍。 5. 窗:窗户。 6. 月明:月光明亮。 7. 花气冷:花香清冷。 8. 弄帘钩:摇动帘钩,以驱赶蚊蝇等害虫。 赏析:
诗句:人去也,隔潇湘。绛蜡成灰夜未央。万事何堪都作梦,西风吹堕菊枝霜。 译文: 人已经离去,只剩下我独自面对这潇湘两地的距离。那红烛的余烬在夜色中渐渐熄灭,而我却仍然无法入睡。所有的事情都化作了虚幻,只有西风无情地吹落了菊花上的霜。 赏析: 这首《捣练子》是一首表达思妇孤独与哀愁的词。诗中的“人去也”描绘了主人公与爱人分离的孤独状态,而“绛蜡成灰夜未央”
【注释】 捣练子:词牌名。又名《忆多娇》、《捣线娘》。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上片四句,下片五句。 残梦断,暝烟空。自起霜天数断鸿。依约旧时携手地,小楼连苑月蒙蒙。 【译文】 我梦见的是一个残梦,天已黄昏,烟雾迷漫,我独自起来仰望天空,只见几行大雁正掠过天际。记得以前和你在那个地方一起散步,那时明月当空,我们手牵手,一起欣赏着美丽的月亮。如今你却已不在人世
诗句:飘上下,落西东。霜林树树不禁风。 译文:树叶轻轻飘荡在上上下下,向四面八方落下。霜冻的树林里的树木经受不住寒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树叶随风飘荡的情景,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 首句“飘上下,落西东”形象地描绘了落叶随风飘荡的画面,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次句“霜林树树不禁风”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特点
【译文】 银蜡烛芯烧尽了,宝香在空气中凝聚着。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好起身坐在窗前凝望天边初升的太阳,希望阳光能驱散心中的忧愁。 门外梨花正盛开,深院里寂静无声。这时传来几声莺歌,仿佛在安慰着我。 【注释】 捣练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忆金缕》。因词调中有“捣”字而得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二字,前后片各四句三仄韵。 银蜡烬:指燃尽的蜡烛。 宝香:即宝香炉。古代的一种熏香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