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
【诗句释义与译文】阴山:指阴山山脉。 大石、二十程:指的是经过的路程,大石可能是指经过的大石山,二十程可能是指经过的路程是二十里,也可能是二十天。 霁:雨后放晴。 河府:指黄河之滨。 有情:有生气,有情感。 同志:朋友,同僚。 高吟归去:在诗作中表示对友人告别的词句。 升平:太平,国泰民安。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官员李公度于公元1172年(南宋乾道八年
【注释】 复游:又游览。郭西:城郭的西边,指城郊。蕃:茂盛。横陈:陈列。大汉良朋:大汉朝的朋友。欲遍寻:想要到处寻找。旧日亭台:往日的亭子、楼台。随处列:到处都有。向年:以前。花卉:花草树木。逐时新:每年都有新的花开放。风光:风景。流连客:留恋游人。夕照:夕阳。那堪:哪能承受得住。断送(duan sòng):残损,衰败。酬短景,指人生有限。何如:哪里比得上。天外领长春:在天上接受永恒的春光。天外
注释: 当时,我发轫于海边的城镇。海上的战争还没结束,战争还没有平息。道德的兴起需要千里之外的推动。风尘之苦不怕到九夷之地去行动。 一开始是从西北登上高岭,渐渐转向东南到达京城。 曲折地一直往西南下去,在阴山之外还没有人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写照。诗中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和环境,反映了边防将士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状态。 首联“当时发轫海边城,海上干戈尚未平”描写了诗人刚抵达边疆时的景象
奉诏回作 外国深蕃事莫穷,阴阳气候特无从。 才经四月阴魔尽,却早弥天旱魃凶。 浸润百川当九夏,摧残万草若三冬。 我行往复三千里,不见行人带雨容。 注释: 奉诏回作:奉命回去做。 外国深蕃:指遥远的异国或边疆。 阴阳气候特:天气变化无常。 才经四月:刚刚经过四月。 阴魔:指阴气、邪恶之物。 却早:就……。 弥天:形容非常巨大。 干:干旱。 带雨容:带着雨的样子。形容被雨水浇湿。 赏析:
【解析】 此诗为作者游览三峡时所作。“初入峡门”四句,写进入三峡后所见的美景。“入峡清游分外嘉”,峡口的风光格外使人喜爱;“群峰列岫戟查牙”,山峰如众星捧月,排列有如剑戟一般直插云天。“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诗人虽未到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但已到了仙人居住的洞府。“松塔倒悬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松树之塔倒挂于悬崖之上,秋天的雨露滋润着它。石楼则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
出明昌界 明昌是南宋时金朝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汤阴县一带。这句诗描述了作者离开了明昌地区,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坡陁折叠路湾环:坡陁是指地势起伏不平的地方,折叠是指道路曲折蜿蜒。这句话描绘了作者离开明昌后,所经过的地形地貌。 到处盐场死水湾:盐场是指晒盐的地方,死水湾是指水质浑浊、没有生机的水塘。这里描绘了作者离开明昌后,所看到的盐场和死水湾的景象。 尽日不逢人过往:尽日是指一整天
诗解与赏析: 1. “此行真不易” - 关键词: 此行, 难行 - 注释: 描述了这次远行的艰难程度,暗示了旅行者的艰辛和挑战。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困难的认识以及旅途中的不易感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 “此别话应长” - 关键词: 此别, 话长 - 注释: 指此次分别后,将有许多话要表达,因此离别的话会很长。 - 赏析: 强调了离别的沉重情感
《答宣抚王巨川》是元代诗人丘处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对旌旗猎猎、马萧萧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北地出征的画面。在诗中,“万里欲行沙漠外”与“三春遽别海山遥”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远赴边疆,却又因春天即将过去而不得不别离的情感。丘处机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自己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两句,不仅描绘了友人同行的场景
这首诗是作者给燕京道友的一封信,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和祝愿。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注释: - 十年兵火:十年来的战争和动乱 - 万民愁:广大民众都感到愁苦 - 千万中:指千万人中 - 慈诏下:皇帝仁慈的命令下达 - 岭北三千里:指的是从京城到岭北的距离 - 山东二百州
诗句原文: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 译文:四周的群山如同臣下一般,在最中央突然出现了最高耸的山峰。 注释: - 四面诸山若附庸:四周的群山如同臣下一般。 - 突然中起最高峰:在最中央突然出现了最高耸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丘处机的作品。它描绘了天坛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界奇观的赞美之情。首句通过“若附庸”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周围群山的谦逊态度和中心山峰的雄伟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