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
诗句翻译: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译文注释: 汉朝使者此次出使匈奴,距离汉朝万里之遥。而匈奴的单于墓(青冢)常年不见草木生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使者前往匈奴,面对荒凉的边疆,感叹汉朝和匈奴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的期望
【注释】 塞下:边境的边陲。汉营:指汉代边防军营。分麾百道:指分派众多兵种,奔赴各地支援。龙城:古代指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此处借指边境。左贤:左贤王,这里指匈奴首领。过在将军不在兵:意即功劳在将军而不在士兵。 译文: 战马披着胡地的皮裘走出汉家军营,分别指挥各路兵马救援龙城。 左贤王没有逃跑,旌旗竿折断了,过在于将军而不是在于兵力。 赏析: 这首五绝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注释】 ①寻:拜访。李九庄:作者的朋友李九。 ②永和:今属浙江省,古称永和。轻舟:小船。 ③故人:指李九。 ④桃花岸:指李九的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途中所见所感的诗。首句写雨后赴友人小坐的情景。“三日寻李九庄”,是全诗起笔,点明题意。“杨林东渡头”是去李九家的必由之路。“雨歇杨林东渡头”,是说雨后天晴,在杨林渡口停舟。“雨歇”二字,不仅点明时间,而且暗示了雨中之游,别有一番情趣
【注释】 1.秋夜:指秋天的夜晚。 2.洞中人:道士,这里指寇尊师。 3.一指(zhǐ):弹拨琴的手指。 4.应法:指弹拨琴的声音和法度。 5.一声声爽神:指弹奏琴的声音使心境舒畅,精神爽朗。 6.寒虫:即蟋蟀。 7.清吹:清凉的风声。 8.袅灯:微风轻拂着灯火。 9.钟期:古代传说中的善弹琴者钟子期。 10.高闲:高雅悠闲。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寇尊师是当时有名的琴家
【注释】 落第:落榜,科举考试失败。长安:指唐代的京城长安,今西安,当时称“西都”。 【译文】 家乡的亲人还在家乡安居吧?我仍然留居在京城长安,为的是不愿做那些有失志气的举人。恐怕回到家乡,看到故乡的黄莺在花树间啼叫,听到那熟悉的鸟声,会让我想起自己的不遇,而感到羞耻呢!不如暂时留在长安,暂且过着太平的生活,过一个春天再说吧!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诗人因科场失意,滞留长安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贤达不相识,偶然交已深。宿帆谒郡佐,怅别依禅林。 注释: - 贤达不相识:贤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达则指有才能的人。这里表达了诗人与这些人初次相逢时并不相识的情景。 - 偶然交已深:表示诗人与这些贤达之人的相遇和交往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且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 宿帆谒郡佐:宿在此处可以理解为住宿,帆是指船的帆布,谒则是拜访、拜见的意思
注释: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 胜景门外有座山,竹子茂密松树苍老仿佛烟雾缭绕。 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在明亮的月光下,寺庙中的钟声敲响了三四次,而在清澈的水晶宫中,有一个和尚正在修行禅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描写了一座寺庙的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第一句“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描绘了寺庙与远方山脉的景色,以及竹林和松树的影子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岭猿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注释: 岭猿:指山中猿鸣的声音。杳杳袅袅:声音悠远绵长。清且切:声音清晰而凄切。鹧鸪:古代传说的一种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飞处又斜阳:意思是说鹧鸪鸟飞翔的地方又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间猿啼和鹧鸪的叫声,诗人用"杳杳袅袅清且切"来形容山中猿啼的声音,形象生动、逼真。"鹧鸪飞处又斜阳"则是写鹧鸪飞翔的地方又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注释:花树映照着垂杨,汉水清澈见底,一阵微风吹过树林里一枝轻盈的柳枝。如今,江北的景色还是这样美丽,却让人愁上心头,思念起江南的离别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留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首句描绘了江南的美景,用“花映垂杨”和“汉水清”两个画面,展现了江南的自然之美;第二句通过“微风林里一枝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柔美之态;第三句以“即今江北还如此”为引子
【注释】 四无际:四周一片水色,看不到边际。异方意:月亮在异乡照人,别有一番意味。吴歌令客愁:吴地的歌谣使游子感到忧愁。乡园:家乡的园林;碧云:形容湖上云层像青色的云一样飘浮。兄弟渌江头:兄弟在渌水边。渌水:湘水。牛斗:指牵牛星与织女星。 赏析: 《江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744)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时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前两句写泛舟夜泊之景,后两句写羁旅思乡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意境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