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
【注释】 山中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长日扃门:整天关着门,形容闭门静坐。扃,同“扃”,封闭。 小亭:小亭子,这里指小亭子上的座位。 松阴竹影自清清:松树的阴影下,竹子的影子显得特别明亮,显得特别清晰明亮。 山翁:对年高者的美称,这里指诗人自己。 莫问吾名姓:不要询问我的名字姓氏,因为诗人不愿出名。 天上星辰地下行:天上的星星在天上运行,而地上的人也在地面上行走。 【赏析】
注释: 洞庭庙:洞庭湖的神庙。 樯乌啼罢纸灰飞,神去神来人不知。 樯乌:指船上的鸟叫声,此处代指渔民的歌声。樯乌啼罢,船帆上的乌鸦叫声停了。纸灰飞,意味着庙里供奉的神像烧了香纸,被风吹散。神去神来人不知,意思是人们不知道神去了哪里,或者神来了没有。 惟有金沙堆下水,东西南北任风吹。 金沙堆:指洞庭湖的泥沙堆积。只有洞庭湖的水,无论向哪个方向吹,都能吹动。这里的意思是说,不管神在何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注意要抓住重点字词来分析。“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乾”的意思是:龙井的山腰上,石头有千年的润泽,而龙井之水却没有一天是枯干的。“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在此中蟠”的意思是:天下老百姓盼望着下雨,不知道这龙就潜藏在这龙井之中。 【答案】 译文:山腰上,石头有千年的润泽,龙井的水却没有一天是枯干的。天下老百姓盼望着下雨,不知道这龙就潜藏在这龙井之中了
注释:初夏时分,城中因厌倦了连绵的雨天而感到清新和煦。我偶尔走出城郊,享受野外的乐趣。 在晴朗的日子里,蚕簇趁此机会开始采摘茧;麦田经过雨水滋润,仿佛要生出新蛾。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活动。首句“城中厌雨过清和”,表达了人们厌倦了连日来的阴雨天气,渴望阳光和清新的空气的心情。次句“偶出西郊野兴多”,则描绘了自己在闲暇之余,偶然走出城市,去郊外欣赏美景,寻找快乐的情景
注释:飞云顶位于山顶,登上楼阁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夜晚时分,南溟山如玉盘般熠熠生辉。卷起水帘三百尺高,松风吹过铁桥,寒意袭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飞云顶上的壮丽景色和夜晚的宁静氛围。诗人站在楼阁上,俯瞰整个山谷,南溟山如同一块璀璨的玉盘,熠熠生辉。夜晚时分,湖水被卷起三百尺高的水帘,形成一片银白色的世界。松风呼啸而过,带走了铁桥上的寒意。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游天台山赋并序》。 我们来看诗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 第一句:赞历代天师第三十代讳继先字遵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历史上有很多位名叫"继先"的天师,他们都是道教中的高人,其中第30代天师就是王勃所赞颂的对象。 - 第二句:筑著成都人姓刘,丹成蜕迹入罗浮。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位天师来自成都,他修炼得道后,身体变得透明,然后进入罗浮山修行。 - 第三句:琼楼数纸御书在
【译文】 赞历代天师第三十一代讳时修字朝英 是个清都一散郎,凝神聚气炼丹阳。 片云孤鹤无踪迹,半夜风寒万里霜。 【注释】 赞:赞美、颂扬。历代:历代以来。天师:道教徒对道士的尊称。第三十一代:道教认为,历代天师的名号依次为“一”、“二”、“三”至无穷,这里指第三十二代天师,即张陵之后的第三十六代。讳:避讳,古代人常避帝王的名字。时修:时年修道之辈。字:表字。朝英:指字。清都:指神仙居住的仙境
注释:鹤颈龟腮的骨头已经变成了神仙,在星坛上高歌长啸诵读着美丽的诗篇。自从从皇宫中归隐到仙界以后,一觉醒来就是几万年的清风吹拂。 赏析:这首诗以赞颂历代天师第三十二代讳守真人为背景。诗人首先描述了守真天师的外貌特征:鹤颈、龟腮、骨骼已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守真天师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诗人描绘了他修炼成仙后的风采:在星坛上高歌长啸,诵读着美丽的诗篇。这一描写既展现了守真天师深厚的文学造诣
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 龙虎山前山后问,先生活尽几多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三代讳季文字仲归》。诗中通过描绘道士修炼的场景来表达对道教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玉盂祝水起波云:在道士的玉盂中倒入清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云彩般轻盈。这里的“玉盂”象征着纯净和神圣,而“祝水”则暗示了道士在进行某种仪式或祈祷。水面上的波纹如同云彩一般
【注释】 棘围:即棘闱,指科举考试。棘闱战罢笑归来,一寸功名心已灰。棘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棘闱之战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胜利后的庆祝。棘闱战罢笑归来,形容科举考试结束后的喜悦和轻松。一寸功名心已灰,形容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和看破红尘的心态。 白鹤何年归洞府,夕阳影里野猿哀。白鹤何时能够回到它的洞穴?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野猿的身上,让人感到哀伤。白鹤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仙鸟,能够自由飞翔,不受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