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
【注释】 和:作诗答谢。刘珵:名不详,据《西湖新志》卷八记载,刘珵是南宋诗人。西湖十洲花屿:《西湖游览志》载:“西湖有十洲花屿,皆奇石怪峰。”红紫:指花。上青枝:花木的枝条。掠水风烟:风吹水面,烟雾飘动。巧自持:巧妙而自然地保持。 蜂、蝶、鸬鹚:三种昆虫。各芳意:各自有芳香之意。锦囊消得探春诗:用锦囊装诗来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 【赏析】 这首和诗描写了西湖十洲花屿的美景。全诗以“暖吹”为线索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首句:“郢匠犹来巧运斤,清光那复隔纤尘。” - 注释:郢地的工匠(匠)还能来到这里巧妙地挥舞斧头。清澈的光芒(清光)不再被纤尘所阻隔。 - 赏析:这句诗用“巧运斤”象征技艺高超,能够精准地操作。同时,通过“清光”和“纤尘”的对比,强调了明月的纯净无暇,以及月光穿透薄云的能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次句:“九秋万里云头路,半夜千峰顶上人。” - 注释
注释:在杭州西湖的十洲烟屿上,寒芦丛生,不见花影,却有鸥鹭啄食沙上的阳光。暖风吹来,湖面波光粼粼,时而荡漾到僧房,时而荡漾到渔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冬日西湖景色的宁静与幽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传神,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地吞越绝海分深,渺渺平流万马骎。” - “地吞越”可能意味着地域广阔或地理特征。 - “越绝”指越国边境,可能暗示着一种遥远或边疆的气氛。 - “海分深”形容水域深远,有辽阔之感。 - “渺渺平流”描绘了平静的水面和广阔的视野。 - “万马骎”形容水势浩大,仿佛无数马群奔腾。 2. “早晚渡江潮有信,往来鸥鸟客无心。” - 这句话通过潮汐的描述引入了时间概念
【注释】 灵鳗庙:在今四川彭山。三首:即三诗。 亘古:自古。 云底:指云中。 清泠:清冷的泉水或水声。 功将名并:功绩和名声并重。 道与人尊:道教尊崇。地转灵:地上有灵气。 晓殿:早晨的殿堂。 旱天:干涸的田地或天空干旱。 醍醐味:美味的乳酪。 行路憧憧:行人络绎不绝。 【赏析】 《题灵鳗庙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四川彭山县灵鳗庙时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写景见长,全篇描绘了灵鳗庙的壮丽与神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逐句解读: - 第一句:千古神僧旧石扃,清风如在地还灵。 - 注释:“千古”指的是很长时间,强调了这位神僧的长久历史和深远影响;“神僧”指的是具有超凡脱俗能力的和尚或修行者;“旧石扃”指寺庙中古老的石门或门槛,象征着历史悠久;“清风如在地还灵”形容即使是风吹过,也似乎能感受到这位神僧的存在和气息。 - 第二句:溪形偃月无穷碧,山气当云不改青。 -
【注释】 宝严寺:在今浙江杭州天竺。 四山:四面山。烟雨收:指雨后天晴。 双沼:指前殿前的水池(两处)。 漾:荡漾。 白鸟:白色的鸟。 点破:使……破碎。 檐前色:指檐前的颜色。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天竺宝严寺的景色。首句以写景开头,“烟雨”与“晴碧”相映成趣,表现了西湖美景。第二句写天竺寺四周的景色,突出了寺周围水塘的景色。第三句以白鸟突然飞来打破宁静的画面,突出了湖面景色的变化
【注释】 赤陇山:指赤峰市东南的红山。 野草:指野草丛。 排戟:像戟一样排列。 山花:指山中的花朵。 列屏:像屏风一样排列。 维舟:停船。 一登览:登上高处眺望。 小蓬瀛:指蓬莱仙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用“野草”比喻“山花”,“排戟”比作“列屏”,以生动形象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md ``` 游云湖过香山偶成二首:尘境回头隔圣凡,参差叠嶂巧如镵;归云堕碧粘僧屐,落叶飘红上客衫。果熟遥看猿渡涧,风号定想虎离岩。长天自有无穷景,未信西冈日半衔。 - 诗句翻译 - 尘境回头隔圣凡,参差叠嶂巧如镵。 - 注释: 尘世的纷扰让我回头望向远方,那些圣洁的地方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屏障。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世俗世界的超然态度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
诗句:亘古人间蒙润泽,数泓云底贮清泠。 译文:自古以来人间都沐浴在恩泽之中,清澈的泉水如数泓般地储存着清凉。 注释:亘古 - 指自古至今;润泽 - 恩泽;清泠 - 清凉。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其对人类的益处,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界的深深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了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