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注释】 昭武太守王子文:指唐代诗人王维。李贾严羽: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韩愈、司空图。前辈一两家:指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晚唐诗:指晚唐诗人的诗。论诗十绝:指《与诸子登郢州霍山》中的十首绝句,即《送贺监归吴中》、《金陵五题序》、《戏赠看花游妓苏小小》等。《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王维见到李白、杜甫、韩愈、司空图这几位诗人的诗后,认为这些诗虽然很好,但不是人间有用之诗。陶写性情
村景 箫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 坐中翁妪鬓如雪,也把山花插满颠。 注释: - 箫鼓:乐器,这里指吹奏和敲击乐器的声音。 - 神赛社筵:神赛社是古时的祭祀活动,这里特指一种庆祝活动。 - 藤枝摇曳:形容树枝随风摆动的情景。 - 秋千:一种游乐工具,用来做游戏或者锻炼身体。 - 坐中:坐在其中的人。 - 翁妪:老年妇女的称呼。 - 鬓如雪:形容老年人的头发白得像雪一样。 - 也把山花插满颠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通过芙蓉翠羽图这一形象,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 何人妙笔起秋风:这是一句诗,描述了是谁的妙笔创造出了这秋风的景象。这里的“秋风”是指自然界中的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吹破枝头烂漫红:这是第二句诗,描述了秋风的力量如何吹破了满树的红叶,使它们纷纷落下。这里的“烂漫红”形容了满树的红叶,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翠羽飞来又飞去:这是第三句诗
海棠 十月园林不雨霜,朝曦赫赫似秋阳。 夜来听得游人语,不见梅花见海棠。 【注释】: ①朝曦:早晨的阳光。 ②赫赫:明亮的样子。 ③游人语:游玩的人说的话。 【赏析】: 这首诗写初冬时见到的海棠花。诗中用“海棠”代指晚开的花。首句写海棠在十月里开放;二句写海棠虽在十月,却有秋阳之照;三句写诗人在夜晚听到游人谈论海棠,而对早开的梅花却无兴趣了。此诗描写了海棠的美丽动人
昭武太守王子文每日与李贾严羽共同观摩前辈诗人的诗歌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 小学须知: 作诗不与作文比,以韵成章怕韵虚。 押得韵来如砥柱,动移不得见工夫。 注释: 1. “昭武太守王子文” —— 指作者自己。昭武是郡名,这里代称自己的官职;王子文,这里代称自己的名字。 2. “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 —— 指作者和好友李贾、严羽共同观看前辈诗人的诗和晚唐诗
【注释】 昭武太守:指王昭远,字文度,唐宣州泾县人,以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至昭武将军、太子中舍人。王子文:即王文度,王昭远之子。李贾严羽:即严羽(约公元725—816年),字丹丘,号白云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因避代宗讳,故称李杜。曾隐居南岳衡山。与当时诗僧皎然交好。晚唐诗人。 一两家:指初唐的四杰之一杨炯和另一初唐诗人王勃。前辈:指前人。 十绝句:即《诗评》。
这首诗描绘了宝觉僧房的静谧夜晚景色,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溪近泉声在枕边”,描绘了僧房旁边溪流潺潺、泉水叮咚的情景,这些声音如同在枕头边轻轻响起,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感觉。 第二句“月移梅影到窗前”,描绘了月光如流水一般,轻轻移动着梅树的影子,投射到僧房的窗户上。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句“水沉烟冷灯花落”
【诗词正文】 溪上人家竹下门,雨中时作钓鱼村。 要知除却名缰锁,何处生机是小藩。 【注释】 溪上:山间溪流之上。 竹下门:竹林掩映下的门户。 溪:山间的溪流。 渔村:以捕鱼为生的小村落。 要知:知道。 除却:除去。 了:明白。 除却:除去。 名缰锁:名利的束缚。 小藩:小小的封地,即封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乡村景色,后两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句释义: 1. 昭武太守王子文:昭武,地名,可能是指宋代诗人王之道(字子文)的官职或地名。这里指代的是王之道。 2. 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一两家诗及晚唐诗:每天与李贾、严羽一起观赏前人的作品,包括唐诗,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因有论诗十绝:因为有了这个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创作了十首关于诗歌的论述。 4. 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王之道看了这些作品后认为这些作品没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 1. 小楼萧洒面晴川,袅袅西风扫暮烟。 - “萧洒”形容小楼的气派,显得清新脱俗。 - “小楼”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 “面晴川”指面对着晴朗的河流。 - “袅袅西风”指轻轻吹来的西风。 - “暮烟”指傍晚时分的烟雾,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碧水明霞两相照,秋光全在夕阳天。 - “碧水明霞”描绘了清澈的河水和明亮的云霞交相辉映的景象。 - “两相照”表示两种景象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