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注释】 《陈宗尧侍讲挽诗》:这首诗是诗人为陈宗尧的逝世而作。陈宗尧,字子高,号东堂。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历官中奉大夫、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曾与文天祥共事。其诗多有感于时事之作,词意沉郁,风格悲壮,如《送李伯纪》诗云:“平生所交惟伯纪,今日相别知几春。”其《挽王德华》云:“我友今何在?君行去已远。空使白头吟,哀哉此生变。” “千里莺花南国梦,两筵歌酒故人情”
【注释】 1.西涯:西边的岸边。旧邻次方石:指诗人曾经居住过的东岸旧居,位于方石上。 2.春兴无端入酒杯:春天来了,兴致勃勃地喝酒。 3.每逢花鸟共嘲诙:每当看到花花草草,鸟儿们一起嬉戏打闹时,总是忍不住要发笑。 4.望随山欲断时尽:望着群山仿佛要断了,天色渐渐昏暗了,才走完。 5.行到水将穷处回:走到水边,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了,却忽然又转回来了。 6.雁影忽惊还北向:突然看到大雁的影子
【注释】 己亥:宋徽宗大观四年。中元节,是道教和民间祭祀亡灵的节日。杨学士:诗人杨时。先生:尊称对方。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即应景而作。十首:共十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其二:次二。数村:几座村庄。烟火:指人烟。荒墟:无人居住的废墟。芳草:长满青草的地。连天:与天空相接。入望余:在远方眺望。几处:一些。桑麻:指农事活动。还旧业:恢复旧业。去年风雨忆空庐:回忆去年的风雨天气。空庐:空寂无人的屋子。疲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题时明确手法类型: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对比;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葛衣葵扇一时新”,写自己换上了葛衣和葵扇,感到清爽舒适。诗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换上了葛衣和葵扇,感到凉爽舒适,这是对自然的喜爱。“自办山装学野人”,写自己穿上山装,像野人一样生活。诗人穿上山装,像野人那样生活,这是对自己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王建(约767-835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字仲初,出身寒微,屡应科举不第,曾任县、市尉、主簿等小官。以乐府诗闻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现存有400余首,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布衣人犯逆鳞龙,一代贤豪此地钟。 这句诗意味着普通人也敢于挑战权威,成为一代贤豪。"布衣人"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成为一代贤豪
注释:官曹行乐漫消忧,得似周南太史游。 岩势绕空皆右转,泉声赴壑尽东流。 八方贡赋归王甸,万古山名属帝丘。 同是鹓鸾飞宿地,不应中有一沙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元节陪同祭祀山陵途中,有感而作的十首奉和诗中的第八首。前两句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官曹行乐,心情轻松,没有忧愁;得似周南太史游,意思是说,我的心情像周南的《诗经》中太史公游览一样,心情舒畅,没有忧愁。后两句描绘了山陵周围的景色
仆夫催马剧如飞,望近城楼及晓晖。 百里路方辞寝庙,两宵心不离庭闱。 睡馀白日犹高枕,拂尽黄尘更振衣。 藤几竹床安稳甚,任他风雨过书帏。 注释: 1. 仆夫催马剧如飞:仆人催促着马匹快速奔跑,如同飞一般。 2. 望近城楼及晓晖:望着远处的城楼直到曙光出现。 3. 百里路方辞寝庙:要走百里的路才能离开祭祀的地方。 4. 两宵心不离庭闱:连续两天的心都不离开宫廷。 5. 睡馀白日犹高枕:睡醒之后
【注释】 地辟:大地张开。 天户:天门。 四朝:指北宋、南宋、元朝和明朝。 掌平:掌,掌握;平,平地。这里指山陵的地形平坦。 殿上:指皇帝祭天之处。 灵籁(lài赖):佛教语,指佛之音声。 紫清:道教称天上最高处为“紫清”。 云车:指御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陪祀山陵途中,对山陵的美景所发出的感慨。首联写山陵地势的开阔,以及历代皇帝的祭祀活动;颔联写山陵的历史地位和自然风光
注释: 玉堂人在阆西峰,应忆谯楼五夜钟。 海内萍踪嗟我远,梦中山色想君浓。 书回直欲凭秋雁,吟苦谁甘学暮蛩。 独有胜游兼乐事,不堪持为故人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 诗人在开头就描绘了自己身处的环境,“玉堂人在阆西峰”,这里的玉堂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而阆西峰则是指诗人所处之地。接着,诗人回忆起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应忆谯楼五夜钟”
昌平县学新构翰林行馆,奉和谢学士先生旧题韵留杨教谕显爵夏训导琏一首。 石桥沙路隔东西,宛转如登十丈堤。 凉爱野风清别院,夜闻山雨过前溪。 栖鸾树老多成实,贺燕巢倾半委泥。 好种琅玕二百个,重来须就节间题。 注释: 石桥沙路隔东西,宛转如登十丈堤。 石桥和沙路分隔了东西两侧,蜿蜒曲折如同登上十丈高的堤岸。 凉爱野风清别院,夜闻山雨过前溪。 清凉的晚风使别院显得更加清新宁静,夜晚听到山雨过后的溪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