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注释】 帖帖:形容湖面平静。锦:彩绣,指游女们的衣裳。凤城:古都名,此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胡琴:弦乐器,古代西域传入的乐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汴京西湖晚归的词,通过描绘晚归游船的情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怀。全词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上片写西湖晚归的情景。开头三句写湖水映天,游女们相牵成队地踏歌游湖;后两句写游人争路,还有人乘着船儿在后面吹着胡琴走远了。 下片写游船中的情景
荷花桂子不胜悲,江介繁华异昔时。 天目山来孤凤歇,海门潮去六龙移。 贾充误国终无策,庾信哀时尚有词。 莫向中原夸绝景,西湖遗憾是西施。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志道的《西湖怀古》。诗中通过对杭州西湖美景的回忆与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无奈的情感。首句“荷花桂子不胜悲”,以荷花和桂花比喻西湖之美,但这种美景却令人感到悲伤,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而美好的东西又常常难以长久
诗句输出:城中无处听蝉鸣,短策轻鞋晚出城。 译文输出:城内已经听不到蝉的鸣叫,傍晚我拿着短小的马鞭,穿着轻便的鞋子出了城。 注释输出:此句描述了诗人在城市中难以听到蝉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声音的渴望和对都市生活的不适应。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城中”与“郊外”的自然声音,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城市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诗名:《西湖杂兴二首》 十三楼寺早餐饭,六一泉寺晚咏歌。 坐断竹风无暑气,乳禽鸣处绿阴多。 注释:在十三楼寺用早餐享用餐点,六一泉寺傍晚时吟诵诗歌。坐享竹子的风,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因为乳鸟的啼声让周围的绿树显得更加茂盛。 赏析:这首诗是高翥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诗人通过对西湖景色和声音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
【注释】 占:占据。 溟蒙:水气迷茫,雾气笼罩的样子。 乳鸭:初生的小鸭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风光的诗作。首句写湖面风荷百顷,波光粼粼,小舟荡漾;次句写湖上烟树朦胧,小鸭成群结队在湖中游泳;第三句说作者买下一只小船,自己划着它,不要别人来邀请客人;尾句写诗人乘着小舟,在湖中穿行,带着自己的诗歌回家。全诗意境清新优美,描写细腻逼真,语言流畅明快 。 译文: 风荷百顷占涟漪,烟树溟蒙乳鸭飞
注释: 1. 西湖竞渡游人有蹂践之厄:西湖竞渡时,游人众多,容易造成踩踏事件。 2. 杭州城西二月八:杭州城的西面是西湖,每年二月八日,西湖边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3. 湖上处处笙歌发:湖上的景色非常美丽,到处都传来欢快的笙歌声。 4. 行都士女出如云,骅骝塞路车联辖:京城里的男女士子都出来观看比赛,车马如织,堵塞了道路。 5. 龙舟竞渡数千艘,红旗绿棹纷相戛:龙舟比赛,参赛船只数千艘,旗帜飘扬
西湖 古山泻仙源,坤舆凿虚境。 宝势相回环,穴阑清倒影。 群冰人无惊,泛泛华桨并。 山上放歌行,不少有遗景。 谁意注灵波,溉田三万顷。 注释: 1. 古山泻仙源:形容杭州的山水如同天上的仙境一般美丽。 2. 坤舆凿虚境:指杭州的山水地貌独特,仿佛是大自然在坤舆(即地壳、地球)上雕刻出来的。 3. 宝势相回环:形容西湖周围的山水风光如同宝石般璀璨夺目,相互辉映。 4. 穴阑清倒影
西湖 小径才容足,寒花只自香。 官池下凫雁,荒冢上牛羊。 有子吾甘老,无家去未量。 三年哦五字,草木借辉光。 译文: 西湖边的小径仅能容纳一只脚,寒冷的花朵独自散发着香气。 官池下游过的野鸭和大雁,荒地上的坟墓上有牛羊走动。 我有了孩子宁愿老去,没有家可去我无法估量。 三年吟咏五个字,草木因我的才华而光彩夺目。 注释: 1. 小径才容足:小路仅能容纳一只脚。 2. 寒花只自香
西湖暮春 云山叠叠树重重,浙水迢遥客梦中。 啼鴂数声春去日,落花满地夜来风。 松关鹤立吟坛静,竹院僧眠丈室空。 明日马蹄何处所,夕阳芳草画桥东。 注释: ①“云山”四句:写诗人在浙江一带的所见所感。 ②“啼鴂”句:杜鹃叫了几天几夜,春天就要过去了。 ③“松关”四句:写诗人在浙江时,有松关(地名)和鹤立吟坛,竹院和尚也睡得很熟,而自己却只能马不停蹄地赶路。 ④“明日”句
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 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 注释: 1. 苏公堤畔:指苏州的古运河边,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公)所修,故称“苏公堤”。 2. 采莲船:古代江南地区的一种小船,常用于采摘莲叶等物品。 3. 蘸碧楼台:形容湖水清澈见底,仿佛可以接触到楼台的建筑。这里的“蘸”字形象地描绘了湖水与楼台相互映衬的景象。 4. 动管弦:指的是音乐声传遍了整个苏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