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西湖晴泛 罨画烟丝忆昨辰,一天霁景晓来新。 为标山色宜晴雨,毕献湖姿作主宾。 风递管弦声细细,波添罗縠皱鳞鳞。 轻移画舫长堤去,白芷青蒲刺水漘。 注释: 罨画:用彩绘的画卷装在船上。 霁景:晴朗的天气。 主宾:主人和客人。 管弦声细细:音乐悠扬动听。 波添罗縠皱鳞鳞:水面像鱼网一样的纹理清晰可见。 漘:一种植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景色的诗。首联写诗人回忆起昨天的晴景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三面山光水一湖”:描述了西湖的四周被山脉所包围,湖水平静如镜。 - “烟中东指宋时都”:暗示着在烟雾中可以隐约看到宋朝时期的杭州城,增添了一种历史感。 - “而今设问林和靖”:林和靖是宋代著名诗人林逋,他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因此此处提问是否孤山会孤独。 译文: 三面被山水环绕,水面平静像镜子。 烟雾中隐约可见昔日杭州,如今是否仍独一无二。 注释: 1.
``` 桃花红罩菜花黄,遇闰蚕时未届忙。 谁道吴中歌舞地,于今都识重农桑。 【注释】 1. 桃花红:指的是桃花的颜色是鲜红的。 2. 菜花黄:指的是油菜花的颜色是黄色的。 3. 闰蚕时:指农历闰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蚕还没有开始忙碌。 4. 遇:遇见。 5. 未届:尚未到达。 6. 谁道:谁说。 7. 吴中:古代吴国的中心地区,泛指江南一带。 8. 歌舞地:指娱乐之地,通常用于形容地方繁华
诗句释义: 三日轻阴三日晴,游观在在称人情。 译文: 连续三日都是细雨绵绵,让人感到心情轻松愉悦,处处都洋溢着春日的气息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注释: 轻阴:细雨绵绵的样子。 鸣春山鸟真韶濩,热闹翻嫌鼓吹声。 译文: 欢快的山鸟叫声如同天籁之音,然而喧嚣的人群声却让人厌烦。 注释: 鸣春山鸟:指春天里欢快地鸣叫的鸟儿。 韶濩: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热闹:形容人声鼎沸、喧闹不堪。 赏析:
【注释】 西湖景好:西湖风光美丽。 嬉春:游玩春天。 水态山光:指西湖的水和山的美丽景色。 静入画:静静地如同一幅画一样。 歌楼:妓院的歌楼。 酒舫:船,船上有酒,供人饮酒。 乐同民:与民众一起快乐。 【赏析】 这是描写西湖风景的词。首句写西湖的美景,次句写西湖游人很多。三、四两句描绘西湖的山水之美,最后一句是说西湖的山水景色如画,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饮酒作乐,和百姓一样快乐
富丽临安迹已陈,六桥烟柳又从新。 只今惟有平湖月,阅尽千秋游赏人。 注释解析: 1. 富丽临安迹已陈:昔日的繁华和壮丽景象已经消失。 2. 六桥烟柳又从新:六座桥梁上的垂柳再次焕发生机。 3. 只今惟有平湖月:现在只有平静如镜的西湖月光。 4. 阅尽千秋游赏人:经历了无数游客的参观与欣赏。 5.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它在岁月变迁中的变迁
鸬鹚船载泛烟涛,恰喜春波涨一篙。 渔父不劳施网罟,提篮入肆货银刀。 注释:在鸬鹚船上泛舟,欣赏着春天的景色和波涛。春天的水波上涨了,正好是涨潮的时候,可以乘船游览。渔夫不忙去捕鱼,他只需要提起篮子到市场去卖鱼。 译文:在鸬鹚船上泛舟,欣赏着春天的景色和波涛。春天的水波上涨了,正好是涨潮的时候,可以乘船游览。渔夫不忙去捕鱼,他只需要提起篮子到市场去卖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湖景和渔民的生活
晴雨分山色,临流启壮观。 楼台横水面,梵塔插云端。 忽讶松间竹,当夸岩下兰。 风光被草木,无处不成欢。 注释: - 晴雨分山色:晴天和雨天,山色各异。 - 临流启壮观:站在江边,可以观赏到壮丽的景观。 - 楼台横水面:楼台倒影在水中,与水面平行。 - 梵塔插云端:佛像矗立于云端之上。 - 忽讶松间竹,当夸岩下兰:忽然发现松林间的竹子很美,岩石下的兰花也很出色。 - 风光被草木
【解析】 “西湖”的译文为:湖光明媚,春色满西湖。 “临幸及芳时”的译文为:春光正好,皇帝亲临赏花。 “浅翠堆山色”的译文为:远山近水,绿草如茵,浅绿色的山色与湖水连成一片。 “轻香拂水湄”的译文为:微风吹来阵阵香气,轻轻飘到水边。 “彩斿看自动”的译文为:游人驻足观赏,彩船在湖中缓缓移动。 “画鹢觉平移”的译文为:有画舫缓缓行驶,像一只大雁一样平稳。 “静坐观群类”的译文为:诗人静静地坐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西湖再作》。下面是对每一联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面面山容澹,盈盈水态清。 注释:形容山的面容(面貌)平静,水的姿态清澈。 赏析:此句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山峦的宁静与湖水的澄澈相映成趣,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2. 流文萦杰阁,波影荡高城。 注释:流动的水面像在环绕着高大的建筑,波光粼粼地映照着城市的轮廓。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湖面的波纹比作流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