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禽部 · 鸡 【原文】 鸡血:安神定心,解虫毒,治筋骨折伤、白癜风、疬疡风。 肝: 阳痿。用雄鸡肝三具,菟丝子一升,共研为末,加雀卵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睡中遗尿。用乌鸡肝一具,切细,以豉和米煮鸡肝成粥吃下。 肝虚目暗。用乌雄鸡肝、桂心等分,捣烂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闪,治遗精病,可用上方加龙骨。 胆: 沙石淋沥
食米成瘕(好吃生米,口吐清水)。用鸡屎同白米等分,合炒为末,水调服。用米形物吐即愈。 石淋疼痛。用鸡屎白晒至半干,炒为末,每服一匙,本乡浆送下。一天服二次。 中风寒痹,口噤,不各人事。用鸡屎白后升,炒黄,加酒三升,搅令澄清后饮服。 产后中风,口噤,抽筋。角弓的张。用黑豆二升半,同鸡屎白一升炒熟,加入清酒一升半,再加竹沥,饮服。令发汗。 喉痹肿痛。用鸡屎白含中,咽汁。 牙齿疼痛
《鹊》 释名 飞驳鸟、喜鹊、干鹊。 注释:飞驳是一种鸟类,喜鹊和干鹊也是鹊的一种。 译文:《本草纲目》中将鹊分为三类:飞驳鸟(一种鸟)、喜鹊(另一种鹊)和干鹊(又一类鹊)。 气味 (雄鹊肉)甘、寒、无毒。 注释:(雄鹊肉)指雄性鹊的肉。 译文:雄鹊肉的味道是甘味,性质为寒,且没有毒性。 主治 石淋、消渴、四肢烦热、大小肠涩。 注释:石淋是指尿路结石;消渴是多饮多食但小便很少的情况
石决明的释名与应用 1. 石决明的释名 - 名称来源:石决明,又名九孔螺,其壳名千里光。 - 形态描述:石决明形长如小蚌而扁,外皮甚粗,细孔杂杂,内则光耀,背侧一行有孔如穿成者。 - 产地分布:石决明主要生长于石崖之上,海人泅水时易得之。 2. 石决明的气味 - 性质:石决明(壳)咸、平、无毒。 - 药性分析:石决明具有咸、平的性质,无毒,适用于治疗各种眼疾。 3. 石决明的主治
本草纲目·禽部·鹰 释名 角鹰。 气味 (屎白)微寒、有小毒。 主治 1. 奶癖(小儿膈下的硬块):用黄鹰炒一钱、密陀僧一两、硫磺一分、丁香二十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服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下。待排出青黑物后,好换服补药。 2. 面:用鹰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调蜜敷涂。 3. 食鲠:用鹰屎烧成灰,水送服一匙。 4. 消灭瘢痕: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
本草纲目 · 禽部 · 鸡 鸡蛋: 伤寒发狂,热极烦躁,吞生鸡蛋一枚,有效。 身体发黄。用鸡蛋一枚,连壳烧成灰。研细,加醋一合,温服。服三次,有特效。 身面肿满。用鸡蛋黄白相和,涂搽肿处,干了再涂。 产后血多。用乌鸡蛋三枚、醋半升、酒二升,搅匀,煮成一升,分四次服下。 妇女白带。用酒及艾叶煮鸡蛋。每天取食。 身体发热。用鸡蛋三枚、白蜜一俣,和匀服睛,不拘大人或小孩都有效。 鸡蛋白: 赤白痢
《本草纲目》中的“鹜”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禽,其肉和脂肪在中医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详细解析《本草纲目》中关于“鹜”的相关信息: 1. 释名与气味 - 释名:“鹜”在《本草纲目》中被解释为“名鸭、舒凫、家凫、末匹”。这些名称反映了“鹜”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称呼。 - 气味:鹜肪(即鸭油)具有甘、大寒、无毒的特性,而其肉质则甘、冷、微毒
本草纲目·禽部·鸡 解析黄雌鸡肉功效与应用 1. 黄雌鸡肉概述 - 水癖水肿治疗 - 流行性发黄病缓解 - 脾虚滑痢改善 2. 黄雌鸡肉食疗方 - 治净后煮汁饮用 - 煮熟食用并多饮叶 - 五味煮熟空腹吃 3. 乌骨鸡功效 - 赤白带下治疗 - 遗精白浊缓解 - 脾虚滑泄改善 4. 鸡冠血应用 - 口歪不正矫正 - 疮癣、虫伤治疗 5. 鸡的药用价值 - 中医中鸡角色 - 鸡在民间信仰中地位 -
本草纲目 · 禽部 · 鸡 赤白逅眄,用白雄鸡一只作汤及馄饨吃,食前须空腹。突然咳嗽,用白雄鸡一只,加苦酒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并淡食鸡。不气浮肿,用小豆一升、雄鸡一只(治洗干净),加水三斗,煮熟吃下,将汤喝完。乌雄鸡肉:反胃吐食,用乌雄鸡一只,如常法治净,鸡腹内放入胡荽子斤,烹食。吃过两只,即见疗效。肾虚耳聋,用雄鸡一保,治净,加酒三升煮熟,乘热吃上。乌雌鸡肉:中同舌强,不能方语
本诗是关于野鸭的一篇介绍,内容如下: 诗句解析: 1. 野鸭、野鹜、施、沉凫 - 这四句分别描述了野鸭的不同叫法。 2. 释名 - 这里提到“释名”是指解释或命名的意思。 3. 气味 - “气味”是指动物的体味或气息。 4. 甘、凉、无毒 - 描述野鸭肉的味道和性质。 5. 主治 - 说明野鸭的一些药用价值。 6. 补中益气,平胃消食,身上有小热疮年久不愈者,多食野鸭可以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