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注释】 释名:本草纲目禽部,鹅的别称有农雁、舒雁。 气味:白鹅油味甘甜,微寒,无毒;胆味苦辛,性寒,也无毒。 主治:白鹅油可以润泽皮肤,消除痈肿,治疗手足皲裂。 胆可以解热毒,并对于痔疮初起也有疗效,可以频频涂抹,自然消失。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鹅的相关记录,包括了鹅的释名、气味、主治等方面的内容。诗中的“释名”部分解释了鹅在不同地区的称呼和含义
《本草纲目·介部·田螺》是《本草纲目》中关于田螺的一篇介绍,主要涉及田螺在中医中的多种用途和治疗方法。下面将逐一解析这些用途: 1. 消渴饮水: - 田螺肉味甘、性大寒,无毒,可以用于治疗因口渴不止、小便频数等症状引起的消渴病。 - 具体做法是将五升田螺放入一斗水中浸泡一夜,然后饮用此水或煮食田螺饮汁。每日需更换水和田螺一次,以保持药效。 2. 肝热目赤: - 田螺壳味甘、性平,无毒
本草纲目 · 介部 · 真珠 珍珠的释名、气味与主治 1. 珍珠的释名 - 珍珠和蚌珠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称呼,在古代文献中,它们通常被统称为“真珠”。 - 珍珠的别称不仅包括“蚌珠”,还有“明月珠”、“江珠”等,这些名称反映了珍珠在不同文化中的多样性。 2. 珍珠的气味 - 珍珠的味道咸、甘、寒、无毒,这种性质使其成为传统医学中常用的安神药物。 -
车渠是一种中药材,属于介部,主要生长在海边的沙滩上。它的壳呈圆形,颜色为黑色,质地坚硬,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纹理。车渠的气味甘、咸、大寒,无毒。 车渠的主要功效是安神,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同时,它还可以解药毒及虫螫毒,对于中毒性休克、药物中毒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车渠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车渠的用法是将车渠与玳瑁等分,磨成粉末后
本草纲目·介部·淡菜 淡菜,又称壳菜、海菜、车海夫人。 淡菜的别名有很多,比如壳菜、海菜、车海夫人等,这些名称都体现了它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气味:淡菜的味道甘甜、温和、无毒。 淡菜的味道甘甜适中,不会过于刺激,同时它的性温,适合大部分体质的人群食用。更重要的是,淡菜是无毒性的,对人体无害。 主治:淡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可以治疗腹内冷痛、结块、崩中带下、壮阳、止痢、消宿食、治疗瘿气等疾病。
我要强调的是,我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的立场是中立的。我会尽力提供准确的信息,但请注意,我并不持有个人的政治立场或观点。 本草纲目 · 介部 · 蚌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痰饮咳嗽。用蛤粉在新瓦上炒红,加青黛少许,每服二钱,淡齑水(滴入麻油数点)调服。 反胃吐食。用蛤粉二钱,和生姜汁一碗捣匀,米醋调服。不效再服。 哀叹疽赤肿。用蛤粉调醋涂搽。药干即换。 雀目、夜盲。用蛤粉三钱
《金匮翼》中载有“真珠丸”方,用治小儿中风、手足拘挛。其组成为: - 真珠末(水飞过)一两 - 石膏末一钱 先将真珠末与石膏末混合均匀; 每次取药末一钱,加水七分煎至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 译文: 小儿中风,手足拘挛者,可选用本草纲目中的真珠丸方进行治疗。方中以真珠末为主药,配以石膏末辅助治疗。具体用法是将真珠末和石膏末搅拌均匀,每次服用一钱(约3克),加水七分煎煮至成四分
本草纲目·介部·田螺探索田螺药用价值与应用 1. 田螺基本属性 - 田螺肉味甘、性大寒 - 田螺壳味甘、性平 2. 田螺在医学中应用 - 治疗消渴饮水 - 缓解肝热目赤 - 治疗烂弦风眼 - 解决酒醉不醒问题 - 解决小便不通问题 3. 田螺具体使用方法 - 使用田螺治疗消渴饮水 - 使用田螺煮食饮汁 4. 田螺与其他药材比较 - 对比其他药材效果 5. 田螺食用注意事项 - 注意卫生安全 -
本草纲目 · 介部 · 田螺 壳: - 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译文:心脾疼痛时,可以用田螺的外壳研磨成粉末,加入乌沉汤或宽散等药物,服用两钱,这个方剂叫做“水甲散”。 - 小儿头疮。用田螺的外壳烧存性后,调和清油涂抹在患处。 译文:如果孩子有头部的疮,可以使用田螺的外壳烧制后再保存其性质,然后将其和清油混合涂抹在疮面上。
【注释】 1.本草纲目(běn cǎo gāng mù):书名。明朝李时珍编著。 2.牡蛎(mǔ lì):贝壳类动物,形状像龟壳。 3.煅过:用火烧至通红,取出晾干,即成煅牡蛎。 4.研为末:把牡蛎磨成粉末。 5.玄参:中药名。味苦、咸,性寒。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等功效。 6.梧子:古代一种小而圆的珠状物,直径约一厘米。 7.酒: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 8.三两:旧时量词之一,用于计算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