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部·鳖 释名 - 团鱼、神守:团鱼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称呼,如“团鱼”、“神守”等。这些名称反映了人们对这种生物的敬畏和神秘感。 气味 - 鳖甲:咸、平、无毒:鳖甲是鳖的骨骼,具有咸味,性质平和,无毒。 - 肉:甘、平、无毒:鳖肉味道甘甜,性质平和,无毒。 主治 老疟劳疟 - 鳖甲醋炙、研末,每服一匙,酒送下:用于治疗老疟劳疟,通过醋炙鳖甲并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
``` 本草纲目·介部·鳖 妇女难产。用鳖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匙,即可产下。 小儿痢疾。用鳖甲炙过,研为末。每服一钱,乳汁关下。一天服二次,亦可加蜜做成丸子服用。 突然腰痛,不可俯仰。用鳖甲炙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沙石洒。用鳖甲醋炙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一天服三次,石出即愈。 阴虚梦泄。用鳖甲烧过,研为末。每用三分,和酒半碗、童尿半碗、葱白七寸同煎,去葱
本草纲目 · 介部 · 蜗螺 释名 螺蛳。烂壳名鬼眼睛。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黄疸、酒疸。用不螺蛳养去泥土。每天煮食饮汁,有效。 黄疸吐血(病后,身、面皆黄,吐血很我,诸药不效)。用螺蛳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称明时,取汁水取二、三次。血止即愈。 五淋白浊。用螺蛳一碗,连壳炒热,加白酒三碗,煮成一碗,挑螺肉吃,即以所煮酒关定。数次即效。 小儿脱肛。用螺蛳二、三升,铺在桶内
本诗出自《本草纲目·介部·蟹》 螃蟹、郭索、横行介士、无肠公子。雌名:博带。 注释: - 螃蟹:一种生活在水里的甲壳类动物,以其独特的外形和习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 郭索:指螃蟹的脚,形状像绳索。 - 横行介士:形容螃蟹行动自如,像一位行走在陆地上的武士。 - 无肠公子:指螃蟹没有肠子,因此得名。 - 雌名:指螃蟹的雌性个体,其名字通常与雄性不同。 气味:咸、寒、有小毒。 注释: - 咸
诗句翻译 1 甲: 第一部分的开始,表示这是关于玳瑁的记载。 2. 甘、寒、无毒: 描述玳瑁的特性,味道是甘甜的,性质为寒凉的,且对人体无害。 3. 主治: 说明玳瑁的主要治疗作用或应用。 4. 预解痘毒: 这是玳瑁用于预防和治疗痘疮(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的毒素的一种方法。 5. 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取半合温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疮流行时服此,病未发则内消,病已发则减轻。:
【诗句】 寒湿脚气,痛不可忍。用鳖二个,加水二斗,煮成一斗,去鳖取汁,再加苍耳、苍术、寻风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乘热熏患处。待药水转温,再将患处浸洗。 【译文】 寒湿引起的脚气疼痛难以忍受。需要两个鳖,加水量为2斗,煮成1斗后,去掉鳖的肉,留下鳖肉中的液体。然后再加入苍耳草、苍术、寻风藤各半斤,煎煮到7升,过滤掉药渣,趁热把药水用来熏蒸患处。等到药水温热后再将患处浸在水中进行清洗。
本草纲目·介部·水龟 小儿头疮。用龟甲烧灰敷涂。 译文:治疗儿童头部疮,用乌龟甲烧成灰,涂抹在上面。 口、耳生疮。治方同上。 译文:如果口腔或耳朵生疮,治疗方法与上述相同。 臁疮朽臭。用生龟一个,取壳,醋炙黄,更煅存性,出火气后,加入轻粉、麝香。先用葱汤洗净患处,再搽药。 译文:对于脚癣溃烂,有恶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使用一只生乌龟,取出壳,用醋炙至黄色,再煅炼至性状不变,去掉火气
本草纲目 · 介部 · 蜗螺 汤火伤疮。用多年干白螺蛳壳煅过。研为末,调油敷搽。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汤火伤疮时,可以使用多年的白螺蛳壳经过煅烧后研磨成粉末,然后与油脂混合涂抹在伤处。 瘰疬已破。用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每日敷患处。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瘰疬已经破裂,可以使用土墙上的白螺蛳壳研磨成粉末,每天敷在患处。 痘疮不收。用螺蛳壳洗净,煅过,研为末,敷疮上。 注释
诗句: ``` 鳢鱼者,蠡鱼、黑鳢、玄鳢、乌鳢、鲷鱼、文鱼也。 ``` - 解释:这里的“鳢鱼”是指不同种类的鱼类,其中提到了蠡鱼、黑鳢、玄鳢、乌鳢等不同的名称。 译文: ``` 鳢鱼是一种鱼类,它的名字包括:蠡鱼、黑鳢、玄鳢、乌鳢、鲷鱼和文鱼。 ``` 注释: - "鳢":是鳢鱼的古称。 - “蠡鱼、黑鳢、玄鳢、乌鳢、鲷鱼、文鱼”:这是鳢鱼的不同称呼。 赏析: 此句通过列举不同的名称
《本草纲目》·鳞部·鳅鱼 释名 - 泥鳅、鲺鱼:泥鳅的别称,其名字来源于其生活在泥泞中的特性。 气味 - 甘、平、无毒:泥鳅的味道甘甜,性质平和,且无毒。 主治 - 消渴饮水:用泥鳅十条,阴干后去头尾,烧灰,加干荷叶等分,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调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沃焦散”。 - 阳痿:煮食泥鳅可治。 译文 - 泥鳅、鲺鱼:泥鳅和鲺鱼的别称。 - 气味:甘、平、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