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释名 亦名杜葵、马蹄香、土卤、土细辛。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治各病,与细辛相近,而力量较弱。李时珍说本品“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 风寒头痛发热。用杜衡研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痰气哮喘。用杜衡焙过,研细。每服二至三钱,正发病时,淡水调下。 吐血阏聚。用杜衡三分、瓜蒂二分、人参一份,共研为末。汤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释名 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婴童疹痘(将出未出、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红活、大便利者则忌用)。用紫草二两,锉碎,泡在百沸汤一碗中,盖严勿使漏气。汤温后,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痈疽便闭。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小便淋。用紫草一两,用成散剂,每服二钱,饭前服。井华水送下。 产后淋沥不净。治法同上。 恶虫咬伤
释名 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下痢。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参汤”。 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脸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呈两,共为末,加胡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释名 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 小科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释名 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
释名 亦名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鬼藏。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少许。 年久瘰疬。用生玄参捣烂敷患处。一天换药二次。 用玄参研为末,取淘米水煮的猪肝,每日蘸药末吃。 发斑咽痛。用玄参、升麻、甘草各半两、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温服。 急喉痹风。用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共研为末
释名 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主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 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
释名 亦名鬼督邮、别仙踪。 气味 (根)辛、温、无毒(陶弘景认为有毒)。 主治 小便不通。用徐长卿(灸过)半两,茅根三分,木通、冬葵子各一两,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再加朴硝一钱,温服。此方名“徐长卿汤”。 晕车晕船。用徐长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此,等分捣碎,取半合装在袋子里悬衣带上。徐长卿亦治疫疾邪恶气、温疟等
释名 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气味 辛、寒、无毒。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主治 阳痿,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饮服。此方名“仙灵脾酒”。 偏风不遂。服仙灵脾酒。 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