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
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 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岁将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 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 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 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 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注释: - 蝗螽(zhuō zōng):蝗虫和螽斯,是害虫的统称。蝗虫是一种昆虫
【赏析】 《潇湘八景画·平沙落雁》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潇湘秋景图,通过平沙、白蘋、红蓼、枯苇、鸿雁等景物,勾勒出秋日潇湘之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秋江水落波痕浅,平沙渺渺连天远。 白蘋红蓼满潇湘,枯苇黄芦迷汉沔。 鸿雁恒怜泽国秋,数声忽报楚天秋。 万里避寒违朔漠,几行带雪下汀洲。 云水微茫少矰缴,岁岁南来欢有托。 霜田岂乏稻粱谋,江村自得栖迟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秋月的壮丽景观。以下是对每句话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1. 洞庭秋水清彻底,岳阳城头月初起。(洞庭湖的水清澈透明,月亮从岳阳城头升起) 2. 巴山落影半湖阴,金波倒浸芙蓉翠。(巴山的影子映在湖面上,金色的波浪倒映着芙蓉岛的翠绿) 3. 须臾素景当瑶空,寒光下烛冯夷宫。(片刻间,美丽的景色映照着天空中的瑶台,月光洒下,照亮了冯夷宫) 4. 云梦微茫冰鉴里,沅湘浩荡玉壶中
悯农诗示吏部尚书郭琏 农者,国之根本。八政之首,乃为国之所重。 辛勤耕作,昼夜辛劳,无怨无悔,为民之父母。 辛苦事耕作,忧劳亘晨昏。 农者每日劳作,从黎明至黄昏,不辞辛劳。 丰年仅能给,歉岁安可论。 丰年虽好,但粮食有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既无糠覈肥,安得岩絮温。 若无良田,何以丰收?又何来温暖如春的阳光? 恭惟祖宗法,周悉今具存。 敬遵祖训,了解古今之法,皆已存在。 遐迩同一视
【赏析】 作者不详。此诗通过描绘农民盼望甘霖的迫切心情,表现诗人对农民深厚的阶级感情。首联“亢阳久不雨,夏景将及终”写旱情严重,时近暑伏,烈日炎炎,天久不雨。夏日炎热,禾苗枯槁,庄稼人望天而叹,心如刀割。颔联“禾稼纷欲槁,望霓切三农”写庄稼因干旱而枯萎,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解渴,使禾稼恢复生机。颈联“祠神既无益,老壮忧忡忡”写祭祀神灵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忧愁。尾联“灊粥不得继
【注释】 书愧: 书信中的谦词,表示自谦。愧: 惭愧,有遗憾的意思。户部尚书夏原吉: 明代官员,曾任户部尚书。十二政:指周代的官制,以天子为元首,分设十二个职官,各掌其事。散货:指将国家储备的粮食等物资分配给民众。发廪:开仓放粮。饬:治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户部尚书夏原吉的一封书信。信中表达了对国家粮食储备的担忧,并请求夏原吉采取措施来救济百姓。诗中体现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名为《招隐歌》。诗中描绘了天地化育之功、君臣共济之志、贤人隐居之乐等内容。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吾观天地化育功,四序五行实任之:观察自然,天地间的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四时更替,五行运转,这一切都是宇宙自然的规律。 2. 轩辕尧舜致熙皞,亦有六相兼皋夔:轩辕和尧舜时代,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上天赋予的美好时光,也有皋与夔这样的贤能之士辅佐治理。 3.
池头六出花飞遍,池水无波冻欲平。 一望玻璃三百顷,好山西北玉为屏。 诗句注释与赏析 池头六出花飞遍,池水无波冻欲平 - 注释:在池的前端(池头)可以看到六朵盛开的花朵飘落,整个水池因寒冷而结冰,表面看起来平静如镜。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池塘边的景象。雪花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了水面上形成了晶莹剔透的六朵花瓣,而池塘里的水面因为冷空气的影响,开始变得平静
【注释】 待尔:等你去。咏台:即《招隐诗》,为魏晋诗人陶渊明所作,其中有“飞鸟相与还,吾将抱琴去”之句。莱:山名,位于今山东济南。无为:不要,别。怅望:失意的惆怅。思难裁:忧愁难以排遣。 【赏析】 本诗写诗人渴望归隐的愿望。首二句说:“等你去到招隐台上,再作《招隐诗》。”《招隐诗》是一首有名的咏隐者生活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飞鸟相与还,吾亦从此逝。形骸已外寄, 岂为尘中人。”意思是说
这首诗描绘了四个不同的自然景观。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水影虚涵一镜中,晴光摇荡暖云红。" - “水影”:指的是水面上的倒影。 - “虚涵”:模糊地包含在水中。 - “晴光”:晴朗的阳光。 - “摇荡”:波动、摇曳。 - “暖云红”:温暖的阳光映照在红色的云朵上。 2. "小桃花重初经雨,弱柳丝柔屡舞风。" - “小桃花”:指刚经过雨水洗礼的小桃花。 - “重经雨”:再次经历过雨水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