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繇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演漾涟漪,束为碕湾,汇为湖陂,泓渟皎澈,百尺无泥,贯乎城中,缭于诸毗。东注具区,渺渺漭漭,以天为堤,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神禹之所底定,泰伯之所奄宅。自汉面下,往往开国,洎晋城之揽秀据实,沿流千雉,面势作邑。是故历代慎牧
诗句: 延祐乙卯,嘉平之月,东里翁卜居郑乡里之溪西。 译文: 延祐乙卯年,即公元1316年,农历的三月和四月之间,东里的一位老翁在郑乡里溪西定居下来。 注释: “延祐”是元朝皇帝年号,“乙卯”是这一年的地支,“嘉平之月”则是指农历三月和四月之间的这段时间。“东里翁”指的是这位定居下来的老翁,“卜居”表示他选择这个地方定居下来,“郑乡里之溪西”则是他所定居的具体位置,也就是现在的地名或村庄。"
止斋记 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待人和而不流。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馀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间之地,葺一容膝之斋,其中惟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因顾幕从事段从周曰:「子为名其斋。」诸君合辞曰:「公未也。」一笑而罢。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扁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
修竹赋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
论书 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 《裹鲊》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 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 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 注释: - 右军:指王羲之,因他书法以“飘逸”、“洒脱”著称,被后人称为“右军”。 - 清真:指王羲之的书法清新、纯净,具有独特的风格。 - 落笔奔腾思入神:指王羲之写字时笔势奔放,思绪飞扬,仿佛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 《裹鲊》
【注释】 芙蓉:荷花。蘅杜:香草名,又名杜衡。兰苕:兰花的一种,即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远方的恋人的,表达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如芙蓉花、秋水、烟雾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首句“思与君别来”,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所思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晓色飘红叶,平沙枕碧流。泉声云影弄新秋。触处是离愁。 - “晓色飘红叶”:描述了清晨的景色,阳光下飘散着红色的树叶,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平沙枕碧流”:描绘了一片平静的沙滩上,水面像枕头一样平缓,碧绿色流动的水波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 “泉声云影弄新秋”:形容泉水的声音和云的影子在秋天里相互交织,创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 “触处是离愁”
【注释】 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名。又名《凤归云》、《巫山高》。此曲多咏巫山神女之事,多写离情别恨。 虚投赠:白白地送给(别人)东西。 丁香:一种花木,其花有香气。 鸾去:比喻凤凰离开。鸾,传说为凤一类的神鸟。 碧:青绿色。 惊心:惊心动魄。 弦管:乐器和管乐。簇:围绕。 兰棹:以兰花装饰的船桨。 泊:停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抒发了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句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意境。同时要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以及注释,了解其情感、思想等。 “凌波罗袜生尘”,凌波仙子在莲花池边行走,连水都溅起一层层细碎的波纹,好像踩到她的鞋底一样,可见她轻盈之态;“翠旌孔盖凝朝露”是说凌波女乘坐着翠绿色的旌旗车和高耸的帽子车,车上有珠玉装饰,上面沾满了早晨的露水,形容她的仪容之美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译文,最后附上赏析。每句诗后面都有注释和赏析。 诗句: 1. 袅娜江边柳,飘摇岭上云。 2. 卸帆回棹楚江滨。归信夜来闻。 3. 欲拂珊瑚枕,先董翡翠裙。 4. 江头含笑去迎君。鸾凤尽成群。 译文: 1. 婀娜多姿的柳树在江边舞动,轻盈飘逸的云彩在山岭上飘荡。 2. 解开船帆,回到楚国的边境,夜晚传来了归家的消息。 3. 想要擦拭那如同珊瑚般美丽的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