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王羲之轶事帖 羲之书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答庾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云直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家朝餐,惟仰于此,何乃书坏?”王云:“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入市
惠书帖 达观长老禅师:孟頫和南上记拜封。孟頫和南上覆达观长老禪师道契。孟頫政此驰仰。忽承惠书,深切欣浣,凉笋之饷,尤见厚意。领次感激所索书已与施老言之,不复赘及。田提领记事敬此奉纳,余唯早还不宣。 注释:这首诗是赵孟頫写给达观长老禅师的一封书信,信中感谢他赠送的凉笋(一种蔬菜),并表达了对达观长老深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译文: 达观长老禅师: 我收到你的来信,感到非常高兴。 孟頫和南上记拜封
这首诗是赵孟頫致季博提举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季博提举的尊敬和问候,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关心和担忧。 孟頫在信中称呼季博为“先生”,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和尊敬。他提到自己草率地写了一封奉记,并收到了季博的回复。这说明他们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孟頫询问了季博的身体状况,表示了自己对季博的关怀和担忧。他想知道季博所患的疾病是什么,以及是否需要服药来治疗。这反映了他作为朋友的关心和责任感。
秋深帖 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译文】: 秋天的时节,我在这里恭敬地问候你。自从很久没有给你写信了
【译文】 家书拜上亲家太夫人。来人廿两,道升谨封。道升跪覆。亲家太夫人尊前:道升久书上状,不任驰仰。二哥来得书,审即日履候安裕,深用为慰。且蒙眷记,以道升将有大都之行,特有白番布之惠,祇拜厚意,感激无已。旦夕即行,相去亦远,临纸驰恋,余唯加餐善保。不宣。道升跪覆。 【注释】 久疏上状帖 上状:写奏章。上,向。 家书拜上亲家太夫人 亲家太夫人:指自己妻父或妻母的封号。太,是最高级的形容词。
孟頫的记述,顿首再拜,总管相公宗兄是阀下人,孟頫之前家兄曾受照管。这都是因为吾兄因我的缘故而感激难胜,即日天热,伏惟尊候常胜。学宾康振系,旧在常学有俸,其人是贫者,藉此以活。而近来却有住支之行,望吾兄怜其寒素,特与放支。岂胜幸甚,未由侍教。伏乞倍保尊重,不宣。 注释: 1. 过蒙帖:指孟頫的记录或书信。 2. 孟頫:作者的名字,这里指孟頫的儿子。 3. 孟頫记事:孟頫记录的事情。 4. 顿首再拜
【注释】 宗阳宫:即“宗正寺”,是明朝官署名,掌管宗室的事务。帖:古代的一种公文,相当于现在的请柬。 彦明郎中:王彦明(1425—1498),字彦明,号东原,明代人,曾任职于南京国子监、南京礼部尚书,后因得罪权臣而致仕。他为人正直刚直,敢于直言不讳,因此被贬为庶民。 乡弟:指家乡之弟。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同乡王彦明。 前者:指作者给王彦明写的信中关于借房的事情。 任先生:指王彦明。 生徒
孟頫拜覆兄长教授学士尊前。 孟頫违远,已复兼旬。不胜尊仰。近闻回自彰南。甚望尊旆过此一番。 如蒙惠然贲临。深慰下情。因五兄便。草草拜覆。颙俟之至。 不备。十二日。孟頫拜覆。 诗句释义:孟頫恭敬地拜见并问候兄长的尊师大德(在学士面前)。 孟頫远离故乡已经一个月了,现在终于回来了。 我非常尊敬和钦佩你的才华(尊远)。 最近听说你从彰南回来,我非常期待你能到此地来(回自彰南)。 如果能请你光临这里
注释:前年我来杭州,有许多麻烦事打扰了我,我闭门不出,卧病在家,只有深深鞠躬和感谢。我托付过爱的朋友,请详细告诉我情况,希望您能以我的请求为重,给我一个圆满的答复,拜谢您的恩赐。 赏析:这是一首自诉之诗,作者赵孟頫在这首诗中诉说了自己前年来杭州办事时的艰难与困扰。他描述了自己因公务繁忙而无暇顾及个人事务,甚至闭门不出、卧病在家。尽管如此,他还是对朋友的热情帮助感激不尽。最后
【诗句释义】 侬是江南游冶子:我像江南的游荡者,四处游玩。 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头戴乌帽,脚穿青鞋,在春风中尽情游玩。 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随着春天的到来,柳絮纷纷落下,地上已是一片春色,但芳草萋萋,却让人愁绪万千,因为家乡遥远。 扶上兰舟人欲醉:扶着小舟登上湖岸,人们仿佛已经醉倒在这美景中。 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太阳即将落山,远处的青山与近处的碧绿湖水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