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君别来,几见芙蓉花。
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一涯。
欲涉不得去,茫茫足烟雾。
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
青鸟翱云间,锦书何时还?
君心虽匪石,只恐雕朱颜。
朱颜不可仗,那能不惆怅。
何如双翡翠,飞去兰苕上。
【注释】
芙蓉:荷花。蘅杜:香草名,又名杜衡。兰苕:兰花的一种,即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远方的恋人的,表达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如芙蓉花、秋水、烟雾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首句“思与君别来”,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所思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可能源于离别的痛苦,也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几见芙蓉花”一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思念中所见到的景象。芙蓉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美丽和高洁。然而,诗人看到芙蓉花时,却感到了一种距离感,仿佛它们在遥远的天边。这可能是因为诗人无法亲自见到所思之人,只能通过书信或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欲涉不得去,茫茫足烟雾”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想象着自己想要接近所思之人,但却无法实现。周围的烟雾弥漫,使他感到迷茫和无助。这种情感可能源于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深眷恋,也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困境感到困惑和无力。
“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一句,诗人继续描绘自己的处境。他身处一个美丽的汀洲,周围长满了芳草。然而,他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只想着采撷一种名为“蘅杜”的香草。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对所思之人有着特殊的情愫,他渴望通过采集某种象征意义的香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青鸟翱云间,锦书何时还?”一句,诗人又想到了自己所思之人。他想象着有一种能够飞向云间的青鸟,它带着一封华丽的锦书飞回自己身边。然而,他担心这份锦书可能会被雕朱颜的人轻易地毁掉或遗忘。这里的“雕朱颜”可能指的是那些过于追求外表美而忽略了内在品质的人,他们可能会对诗人所思之人产生误解或伤害。
“君心虽匪石,只恐雕朱颜。”一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所思之人的担忧。他认为尽管所思之人的心不是石头,但仍然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被雕琢成不符合他内心的样子。这反映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深关怀和自己对所思之人的担忧。
最后一句“何如双翡翠,飞去兰苕上”,诗人以翠鸟和兰花的形象结束全诗。翠鸟飞翔于天空,象征着自由和美好;兰花则生长在高山之上,代表着纯洁和高雅。这两种鸟儿都与所思之人有着美好的联系。诗人希望所思之人能够像翠鸟和兰花一样,保持自己的美好品质和独立精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和期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