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栖栖遵渚,黄芦索索鸣秋。
羡杀承平公子,笔端万里沧洲。
注释:鸿雁栖息在小洲上,芦苇沙沙作响,秋天来临。我真羡慕那些生活在承平时期的人,他们笔下可以画出万里之阔的沧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鸿雁和芦苇的动态和声音,以及承平公子对大雁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
鸿雁栖栖遵渚,黄芦索索鸣秋。
羡杀承平公子,笔端万里沧洲。
注释:鸿雁栖息在小洲上,芦苇沙沙作响,秋天来临。我真羡慕那些生活在承平时期的人,他们笔下可以画出万里之阔的沧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鸿雁和芦苇的动态和声音,以及承平公子对大雁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
【注释】渺渺:遥远的样子。烟波:指江湖水面的雾气和水波。盟鸥鹭:比喻与自然为友。五湖:泛指太湖一带。王侯:指权贵。管甚:何必。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父生活态度的诗,诗人以清高淡泊的情趣来描绘渔父的形象(“渔父词二首”是一组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诗的开头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勾画出一幅渔人驾着小舟,在茫茫烟波中悠然自得地飘流的画面。“渺渺”,写出了水天相接、一望无际的辽阔景象;“烟波”
【解析】 此诗是写杭州的灵隐寺山门,“灵隐”“龙涧”指山门。前联描写灵岩寺一带的自然风光。后联写山门外的湖上月色。 译文: 龙涧回风,山谷中松涛声连着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树的影子映在湖面上。 赏析: 灵隐寺是杭州最古老的寺院,位于飞来峰下、北高峰西侧,始建于东晋。该寺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有“东南佛国”之美誉。诗人登临灵隐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副对联。“灵隐”,点题,表明了诗人登临的目的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景和放鹤的宁静意境。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题孤山放鹤图 其一":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诗人创作的《孤山放鹤图》的第一幅画。 2.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描述了西湖的美丽景象。“清且涟漪”意味着湖水清澈透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扁舟时荡晴晖”则描绘了小船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的景象。 3.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内容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欢聚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满捧金卮低唱词 - “满捧金卮”:意思是捧着满满的一杯酒(卮),这里的“卮”指的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 “低唱词”:低声吟唱着诗词。 第二句:尊前再拜索新诗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 - “再拜”:再次下拜,表示尊敬。 -
浪淘沙令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被囚汴京期间,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在失去故国后的孤独与哀愁。词中的“帘外雨潺潺”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意解读 首句“今古几齐州”
【译文】: 潮汐的起伏何时能停息。送别的人已衰老。 消沉的心情是无穷无尽的。都在长空、淡淡鸟儿飞中。 海门几处绿青山很矮小。望极烟波渺渺。 何时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东方日出时。 【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如锦”、“一斛珠”等。 2. 浙江舟中作:在浙江江面上作的一首词。 3. 潮生潮落何时了:潮水涨起又退下,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潮生潮落,指潮汐涨落。 4. 断送行人老
虞美人 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 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 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 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秋蕊香”、“南乡子”等。 池塘处处生春草:春天的池塘里到处都是新生的绿草。 芳思纷缭绕: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 醉中时作短歌行:在醉酒的状态下吟唱着短歌。 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但可惜的是
注释: 1. 东吴震泽州:东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震泽州,是现在的苏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住在东吴的震泽州。 2. 烟波日日钓鱼舟:烟波,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水波,日日,表示每一天,钓鱼舟,是指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在烟雾弥漫的水波中每天都要坐渔船去钓鱼。 3. 山似翠,酒如油:山似翠,是指山的颜色像翠绿色,酒如油,是指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的颜色像翠绿色,酒的颜色像油一样亮。 4.
注释: 1.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古木高寒。 2.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译文: 曾经来到过孤山,看到苍老的树木和藤蔓,它们高大而寒冷。 想象着先生的风度,他的画作让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昔年曾到孤山”,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孤山的经历,孤山上有苍老的树木和藤蔓,给人一种高大而寒冷的感觉。次句“苍藤古木高寒”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阆苑:指仙境。三千客:形容客人很多,有三千人之多。 明月:明亮的月光。扬州第一楼:指扬州城楼上的观景楼。 赏析: 这首春联以春风、明月为背景,赞美了扬州城的景色。上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中,有三千个客人正在欣赏春天的气息。下联“明月扬州第一楼”,则描绘了扬州城的美景:在明月之下,有一座观景楼,是扬州城中最美丽的建筑
注释: 尘土染人衣袂,烟波着我船窗。为问行歌都市,何如钓月秋江。 赏析: 这首诗是黄清夫《秋江钓月图》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感。 第一句“尘土染人衣袂”,描绘了诗人身处喧嚣都市中的情景,尘土飞扬使得衣服上沾染了一层,形象地表现了都市生活的纷扰与污染。 第二句“烟波着我船窗”,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江面上垂钓时的景象。窗外的江水波光粼粼,烟雾缭绕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晓色飘红叶,平沙枕碧流。泉声云影弄新秋。触处是离愁。 - “晓色飘红叶”:描述了清晨的景色,阳光下飘散着红色的树叶,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平沙枕碧流”:描绘了一片平静的沙滩上,水面像枕头一样平缓,碧绿色流动的水波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 “泉声云影弄新秋”:形容泉水的声音和云的影子在秋天里相互交织,创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郁的画面。 - “触处是离愁”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译文,最后附上赏析。每句诗后面都有注释和赏析。 诗句: 1. 袅娜江边柳,飘摇岭上云。 2. 卸帆回棹楚江滨。归信夜来闻。 3. 欲拂珊瑚枕,先董翡翠裙。 4. 江头含笑去迎君。鸾凤尽成群。 译文: 1. 婀娜多姿的柳树在江边舞动,轻盈飘逸的云彩在山岭上飘荡。 2. 解开船帆,回到楚国的边境,夜晚传来了归家的消息。 3. 想要擦拭那如同珊瑚般美丽的枕头
【注释】 芙蓉:荷花。蘅杜:香草名,又名杜衡。兰苕:兰花的一种,即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远方的恋人的,表达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如芙蓉花、秋水、烟雾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首句“思与君别来”,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所思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潮居八景:指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潮白湖八景”。 天池:指黄杨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越城黄杨山美景的小诗,诗的大意是说:黄杨山峰高耸入云,如同冠盖一般耸立在群山之巅;一池碧水如镜,映照着蓝天白云,犹如天宫的仙境。如今浴佛和洗浴神仙已经不在,只有那满山遍野的花儿开放着香气,鸟儿在空谷中自由翱翔,发出悠扬的叫声。 诗的首联“黄杨峻起冠群山,一沼天成绝顶间”,写黄杨山的高大壮观
潮居八景诗并序 黄杨天池,位于潮州市湘子桥南侧约一公里。 山寺凭高万丈幽,游人罕见白云浮。 注释:山寺高耸入云,景色非常幽静,很少有人能够看到白云飘动。 花香流水无非道,谈罢归来月满洲。 注释:在花香四溢的环境中畅谈,谈论结束后归来时满月当空,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杨天池的所见所感。首句“山寺凭高万丈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上看到的壮观景象,山寺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