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 李绩逢人便杀,西巴见鹿犹怜。 自让孟孙眼孔,何须武瞾金钱。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李绩逢人便杀:这句话描述了某人对任何遇到的人都采取极端措施,即杀戮。李绩,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其行为表明了极端的武力统治或残忍。 2. 西巴见鹿犹怜:西巴拉(Xībā Lá),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文献中的某个故事或传说中的人物。西巴见鹿犹怜表示该人物即便在看到猎物时也显示出怜悯之情。
郗鉴生怜逆子,沈充死愧贤孙。桂蠹何伤芳树,兰芽不染滫根。 诗句释义如下: - 诗中郗鉴对被视为逆子的人表示怜悯,而沈充因犯罪而死感到惭愧。 - 就像桂木有害虫蛀食却不影响其芬芳,而兰草即使生长在泥泞之地也不会染上泥泞的气息一样。 译文: - 郗鉴对被认为是不孝顺的儿子表示同情,而沈充因为犯下严重罪行而感到羞愧。 - 就像桂木被虫蛀后依然芳香四溢,而兰花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不沾染污秽。
注释: 1 维州黑子:指古代的一种黑色颜料,也用来比喻人。 2 着面维州黑子:脸上涂上维州黑子,即涂抹黑痣。 3 还魂免役青蚨:还魂是指复活了,免役是指免去差役。青蚨是一种钱,用青蚨可以兑换钱财。 4 皮砌只争燖揉:皮肤被烤得只是皱褶而已。 5 头倾忘却支吾:头发因为烤焦了而倾斜,以至于忘记了整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和行为来讽刺那些只知道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人。首先
子厚县崖题壁,昌黎华岳投书。 小人可使有勇,君子其蔽也愚。注释:在县崖题下诗句,是说如果让没有智慧的小人去实践,他们可能会变得勇敢。而君子如果只是一味地遵循规则,就会变得愚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批评现实的倾向。诗中指出,只有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能理解那些被误用为勇的小人。同时,它也批评了那些只懂遵循规则、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君子
注释:蟋蟀归巢,秋天的深处;鸾鹦被囚禁,思念思陵。 几队吟虫语鸟,一抔秋州冬青,指深秋时节和寒冬季节。 赏析:诗人通过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诗句:魏篡陈思堕泪,晋亡谢客挥戈。 注释解释:此句中,“魏篡陈思堕泪”指的是北魏篡夺了陈朝的帝位,使得陈思国失去了统治权,因此伤心哭泣。“晋亡谢客挥戈”则是说西晋灭亡后,文人谢安挥剑自刎,表示忠诚于国家的决心。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英雄人物的感慨和哀叹。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英雄悲剧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对比“晋亡谢客挥戈”与“魏篡陈思堕泪”
诗句释义: 肯死魔留佛种,再来鹰化鸠啼。 - 注释:肯死指愿意牺牲,魔留指的是留下恶果,佛种指的是前世的因,鹰化指的是化身为鹰,鸠啼指的是鸠的叫声,这里可能隐喻了某种转变或重生。 - 译文:我愿意为了消除这个恶果而牺牲,如同鹰化作了鸠,重新获得新生。 - 赏析:此诗表达了一种决绝和重生的态度,诗人愿意为了消除恶果而付出代价,这象征着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达
注释:狄青不是能抵挡万人之敌,韦皋也只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学习射猎鹰鹯夸耀自己的本领,却不知道黄雀的叫声会引来灾祸。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看法。他并不认为狄青和韦皋是真正的英雄,而是觉得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有限。他们虽然能够抵抗万人之敌,但在更高层次的战斗中就显得不够了。而学击鹰鹯的人,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敌人,反而因为过于自信而招来灾祸
注释: 孝逸妆台授钺,崔生穹帐修文。 临镜妖狐国史,擭阑鹦鹉将军。 译文: 孝逸(李孝逸)的妆台上授受军权,崔生的营帐中撰写文章。 面对镜子的狐狸精,是国史记载的妖异之物;手持长竿的士兵,是鹦鹉将军的威武之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孝逸和崔生。孝逸在妆台前授受军权,象征着他的英勇和智慧;而崔生则在他的营帐中撰写文章,象征着他的才学和智谋
注释 代:代替,指后晋。契丹:辽国。延广:耶律延广,字晋卿,辽国大臣。司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谯周:东汉末年蜀汉学者,以忠正为世所知。容头:指头发稀疏。 译文 后晋代替契丹,我作为司马爱谯周。 头发少而稀疏,生活艰难。两鬓斑白,仍风流倜傥。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因厌恶契丹而代之,第二句写诗人对后晋司马的景仰,第三句写自己头发稀疏、生活艰难,第四句写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有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