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非万人敌,韦皋亦百里才。
学击鹰鹯夸俊,知音黄雀生灾。
注释:狄青不是能抵挡万人之敌,韦皋也只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学习射猎鹰鹯夸耀自己的本领,却不知道黄雀的叫声会引来灾祸。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看法。他并不认为狄青和韦皋是真正的英雄,而是觉得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有限。他们虽然能够抵抗万人之敌,但在更高层次的战斗中就显得不够了。而学击鹰鹯的人,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敌人,反而因为过于自信而招来灾祸。
狄青非万人敌,韦皋亦百里才。
学击鹰鹯夸俊,知音黄雀生灾。
注释:狄青不是能抵挡万人之敌,韦皋也只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学习射猎鹰鹯夸耀自己的本领,却不知道黄雀的叫声会引来灾祸。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看法。他并不认为狄青和韦皋是真正的英雄,而是觉得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有限。他们虽然能够抵抗万人之敌,但在更高层次的战斗中就显得不够了。而学击鹰鹯的人,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敌人,反而因为过于自信而招来灾祸。
诗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译文: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注释: - 六经:指的是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和《春秋》。这里用“责”字,表示对作者的期望和要求。 - 我:指王夫之自己。开生面:打破旧有的观念和限制,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 - 七尺:古时人身高以七尺为标准。从天乞活埋:从天空中乞求活下去
【注释】 寒月迥:皎洁的月色。迥:明亮,皎洁。 旖旎:柔和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片影但惊孤叶坠:一片月光只惊动了树上的落叶。孤:单。 数峰无那晚烟残:无数山峰没有晚烟的笼罩。无那,无可奈何。 略似梦中看:有点像在梦中看到的。 深伫立:久久地站立。 清露沁肌寒:清冷的露水浸润肌肤感到寒凉。沁肌,渗透肌肤。 药灶松风初淅沥:药炉上的松木柴火发出的声响刚开始清晰。 竹窗梅影已阑珊
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 其一》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评价。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箕子生传淇范:箕子是周朝末年的贤臣,他的出生地在现今的河南省淇县。传说中箕子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而逃到卫国,并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政治改革思想。这里的“传”字表明箕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刘歆死击谷梁:刘歆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儒学家和学者
【注释】: 地坼天乖清泪竭:天地分开,感情无法维系。坼,分。 油卜罢春灯,寒砧谢秋节:用灯芯草在油里蘸上药末,燃烛驱除瘟疫;秋夜捣衣以报征夫之思。 宝带裂同心:古代夫妻的玉佩或金带,中间有穿孔,系着同心结。 他生就君结:来世再与你结为夫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调哀婉的离别诗。 首句“长相思”直抒其意,表达出诗人与所爱之人永别的心情。 第二句“地坼天乖清泪竭”
忆江南·寒夜读书 寒月迥,风袭读书帷。 砚滴摇光分碎玉,镫花随影落琼芝。 历历记当时。 注释: 寒月:寒冷的月光。 迥:广阔、高远。 风袭:风吹袭卷。 读书帷:书房里的帐子。 砚滴:砚台滴水的声音。 摇光:月光晃动的样子。 碎玉:形容月光像碎玉一样闪烁。 镫花:灯花,指烛光。 随影:随着灯光摇曳。 琼芝:美玉,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人已老: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人已经老了
注释:狄青不是万人敌,韦皋也不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学着击打鹰和鹯来夸耀自己的才能,但却不知道这是黄雀在生灾难。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自命不凡、自恃有才之士的不满和批评之情。诗中以狄青和韦皋为例,指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并不是真正能够胜任大事的人物。诗人认为,真正的英雄应当像黄鹄一样,不与鹰鹯争高下,而是应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同时,诗人也提醒这些人,不要过于自傲,否则可能会招来灾祸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望江南 木意四”是全诗的第一句,从字面意思来看,“木”字有多重含义,可以指代树木,也可以指代诗人自己,还可以指代江南。“四”字在这里应该是指代作者对江南的四次忆念之情。“江南忆,霞采映江波。”这句诗的意思是:怀念江南,那里的景色如霞彩般美丽,映照在江面上。其中“忆”字点明了主题。
【译文】 在月光下遥望远方,剑光如蓉花绽放寒光三尺。弓影斜映半轮月亮,豪情激荡令人悲笳响起。回首处平沙漫漫,雪窖天高雁群飞过。琼楼暗影难挡妖蟆,白发人已两鬓霜白。 【注释】 1. 寒月迥:寒月高远明亮。 2. 属:指向。 3. 剑吐蓉光:指宝剑发出冷光。 4. 剑垂蟾影:指宝剑下垂,月光如蟾蜍般投射出影子。 5. 豪气动悲笳:豪气冲天地动,让人悲笳响起。 6. 幂历:形容视线模糊不清。 7.
【诗句释义】 芦展霜英,蓼开红粟,三分秋在堪怜。 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 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 吹不去,当头皂帽,直上有青天。 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壸里清元。 已住云山,绝顶芸尽芝。 田何处更寻高,巘累芒、鞋竹杖横。 肩凝眸处,齐州数点,万里罩平烟。 【译文】 芦荻展开霜雪般的花絮,蓼花开得如火如荼,秋天的三分之一就在这凄迷中了。 芙蓉还未开放,但午压的花朵鲜红鲜艳。
惊风淅沥渐无声。恰泠泠。早盈盈。促拍悲丝、转入凤笙清。 唤醒梅花月下梦,看咫尺,有瑶京。人闲何用久留情。晓风轻。晓烟晴。流水斜阳、莫惜玉山倾。 解释消沈千种恨,明镜里,鬓丝横。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首句“惊风淅沥渐无声”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伤的氛围。接着
注释: 1 维州黑子:指古代的一种黑色颜料,也用来比喻人。 2 着面维州黑子:脸上涂上维州黑子,即涂抹黑痣。 3 还魂免役青蚨:还魂是指复活了,免役是指免去差役。青蚨是一种钱,用青蚨可以兑换钱财。 4 皮砌只争燖揉:皮肤被烤得只是皱褶而已。 5 头倾忘却支吾:头发因为烤焦了而倾斜,以至于忘记了整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和行为来讽刺那些只知道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人。首先
郗鉴生怜逆子,沈充死愧贤孙。桂蠹何伤芳树,兰芽不染滫根。 诗句释义如下: - 诗中郗鉴对被视为逆子的人表示怜悯,而沈充因犯罪而死感到惭愧。 - 就像桂木有害虫蛀食却不影响其芬芳,而兰草即使生长在泥泞之地也不会染上泥泞的气息一样。 译文: - 郗鉴对被认为是不孝顺的儿子表示同情,而沈充因为犯下严重罪行而感到羞愧。 - 就像桂木被虫蛀后依然芳香四溢,而兰花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不沾染污秽。
注释: 孝逸妆台授钺,崔生穹帐修文。 临镜妖狐国史,擭阑鹦鹉将军。 译文: 孝逸(李孝逸)的妆台上授受军权,崔生的营帐中撰写文章。 面对镜子的狐狸精,是国史记载的妖异之物;手持长竿的士兵,是鹦鹉将军的威武之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孝逸和崔生。孝逸在妆台前授受军权,象征着他的英勇和智慧;而崔生则在他的营帐中撰写文章,象征着他的才学和智谋
子厚县崖题壁,昌黎华岳投书。 小人可使有勇,君子其蔽也愚。注释:在县崖题下诗句,是说如果让没有智慧的小人去实践,他们可能会变得勇敢。而君子如果只是一味地遵循规则,就会变得愚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批评现实的倾向。诗中指出,只有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能理解那些被误用为勇的小人。同时,它也批评了那些只懂遵循规则、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君子
这首诗的原文是: 擒守忠如捉鳖,奉嘉王亦建瓴。 流汗帆风摇橹,埋头白昼囊萤。 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逐词释义以及对应的诗句和译文: 1. 擒守忠如捉鳖,奉嘉王亦建瓴。(擒守忠如捉鳖,意思是抓住忠臣就像捉到鳖一样容易;奉嘉王亦建瓴,意思是服侍嘉王也像倒水在瓶口一样容易。) 注释:擒(捕捉)守忠(忠臣),比喻抓住忠臣如同捉拿小鸭子(鳖)一般轻松。建瓴(倾倒)指的是将水从高处倾泻而下
【释义】 齐邱:即李长吉,唐代诗人。唐主:指唐代宗(李豫)。黄扉紫阁:指代帝王居所,黄为皇帝之旗色,紫为天子之色,阁中藏经籍。神仙:指道教中的得道者。圆顶方袍:僧帽,僧袍,僧人的装束。天子、神仙:这里指代佛教中的佛和菩萨;圆顶、方袍,佛教中的僧衣。门头唐主,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主参禅:指李隆基在佛门中修行,参禅悟道。 【译文】 齐邱的说教如同唐玄宗李隆基的参禅。 僧人穿着圆顶方袍,是天子也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