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王夫之的《咏史二十七首·其八》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的诗作。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 田丰死争官渡:描述了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关键时刻,田丰作为谋士,在官渡之战中力劝袁绍不要决战,以免损失惨重。然而,袁绍未能听从田丰的劝诫,最终战败。 - 鸱夷不谏夫椒:用“鸱夷”指的是范蠡,而“夫椒”则指的是西施。这里暗指范蠡离开越国后,并未像西施那样成为亡国之君的宠妃
注释: 曹魏登坛舜禹,萧梁塔庙瞿昙。 这里的“曹魏”指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魏国,“萧梁”指的是南朝梁朝,“登坛舜禹”指的是舜禹登上祭坛,象征着古代圣贤的祭祀活动,“塔庙瞿昙”指的是塔庙中的佛像,代表着佛教文化。 酸得不禁太苦,悟来妙在无惭。 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事沧桑、人生酸甜苦辣的感悟。"酸得不禁太苦"意味着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和苦难,让人感到难以承受;而"悟来妙在无惭"则是说通过领悟生活的真谛
咏史二十七首一 中垒传经烧汞,东坡抗疏逃禅。 梦傍昌黎床榻,炉兼万毕铜铅。 注释 1. 中垒传经烧汞:中垒校尉是汉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传递重要军事信息和文书。这里的“传经”可能指的是将经典或学问传承下来。“烧汞”则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或炼金术的行为,汞是一种元素,常用于炼药。 2. 东坡抗疏逃禅:“东坡”通常指代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这里提到的“抗疏”指的是向朝廷上奏章或建议
注释:元载(716—782年),名赹,字泰之,京兆长安人。唐朝大臣、宰相,唐肃宗朝宰相之一。苏秦(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即东周时期著名纵横家苏代之子,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译文:元载在饥寒中奔波,苏秦的车骑前来迎接; 裹马装妻忙碌不停,骷髅血肉构成乾坤。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对元载和苏秦的讽刺。元载虽然有地位和权力,但却生活困窘,不得不到处奔走求食。而苏秦则是以车骑迎接宾客的人
注释: 泜水:即泜河,流经山东省境内。潍城:今山东诸城市。垓下:古地名。陈仓:县名。子午:即褒斜,古道名。一羊不奈三叉:指牧羊人面对三只羊叉无法制服的困境。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描绘历史场景来反映现实社会的状况。诗中“先手偏争后着,一羊不奈三叉”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忧虑之情
《咏史二十七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历史感悟的诗作。诗句出自明朝思想家王夫之之手,通过对历史人物荀卿和王衍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不同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的理解。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桎梏荀卿性恶:这里提到了“桎梏荀卿”,意指束缚或限制了荀子的自由意志。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礼的重要性,并强调人性本恶的观点。这句表达了一种对荀子自由思想的限制或约束
《咏史二十七首其一》是明代末年诗人王夫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释诗句的内容,并附上注释与赏析: 1. 诗句原文: 安世不藏父恶,南轩尽掩前羞。 迁史直承尧典,紫阳曲学春秋。 2. 注释与赏析: - 安世不藏父恶: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公正的期待,即在历史上不应隐藏父辈的错误和羞耻,而应公正地记录下来。 - 南轩尽掩前羞:这里的“南轩”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是某种象征
注释: 凤去而杳无踪迹,扬雄拾取羽毛;龙失去而乖离了深渊,谷永探得鱼鳞。 奇异的字句让人感到痴呆可笑,万卷书中都是危言耸听的言论;危险的言词却能引发千春之变。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历史的人的复杂情感。首二句以凤凰、龙为象征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第三句“奇字詅痴万卷”则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复杂态度,认为历史中的很多文字和言论都很奇特,甚至有些荒谬,但他还是愿意去阅读这些书
堕泪曲江秋燕,白头小范黄花。 变雅三年破斧,续骚一部怀沙。 注释: 1. 堕泪曲江秋燕:在秋天的曲江边,燕子们经常因为天气寒冷而流泪。 2. 变雅三年破斧: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改变了旧有的规范。 3. 续骚一部怀沙:继续创作《离骚》,怀念屈原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夫之所作《咏史二十七首》中的第二十一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历史典故的引用
咏史二十七首一 公主盘飧赌命,上卿片唾输头。 偏是羁孤臣妾,贪他菌蟪春秋。 注释翻译: - 公主以粗劣的食物为赌注,赌命要赢;上卿因一片唾沫而输。 - 特别是那些被囚禁的臣妾,他们贪婪地追求短暂的春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的权谋斗争与个人命运的波折。首句“公主盘飧赌命”,通过公主以简单的食物作为赌注,展现了她不惜一切的豪气和对命运的无畏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