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垒传经烧汞,东坡抗疏逃禅。
梦傍昌黎床榻,炉兼万毕铜铅。
咏史二十七首一
中垒传经烧汞,东坡抗疏逃禅。
梦傍昌黎床榻,炉兼万毕铜铅。
注释
- 中垒传经烧汞:中垒校尉是汉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传递重要军事信息和文书。这里的“传经”可能指的是将经典或学问传承下来。“烧汞”则可能指的是某种神秘或炼金术的行为,汞是一种元素,常用于炼药。
- 东坡抗疏逃禅:“东坡”通常指代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这里提到的“抗疏”指的是向朝廷上奏章或建议。而“逃禅”则意味着逃避宗教或佛教的修行。
- 梦傍昌黎床榻:昌黎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韩昌黎)的号。这句话可能是在说,梦中仿佛置身于韩愈的书房之中。
- 炉兼万毕铜铅:“炉”在古代是指炼制金属的地方,而“万毕”和“铜铅”则分别指的是铅和铜这两种常见的金属原料。
译文
- 中垒传经烧汞:汉代的中垒校尉,负责传递重要信息,烧汞则是神秘的炼丹术行为。
- 东坡抗疏逃禅:苏轼在北宋时期因政治原因多次上书皇帝,主张改革,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社会变革,有时甚至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 梦傍昌黎床榻:苏轼曾梦见自己坐在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书桌旁,这反映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深厚兴趣。
- 炉兼万毕铜铅:描述一个炼金的场景,使用各种金属如铅、铜等进行提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行为。王夫之通过描绘苏轼的形象和他与古代文人的互动,展示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个人追求自由精神的态度。同时,诗中的炼金术元素也反映了古人对知识和力量的追求,以及对神秘主义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