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风烟百变无定态,缅想画人虚损心。 —— 形容江阁的景色变化多端,使人想起画中人物因美景而心神不宁。 - 风烟:指江面上的雾气和烟雾。 - 百变:各种变幻。 - 无定态:没有固定的状态。 - 缅想:思考,追忆。此处指因美景而思念画中人物(可能是诗人自己或友人)。 - 画人:指画中的人物形象。 - 虚损心:因美景而心情受损,心神不宁。 2. 卷箔槛前沙鸟散,垂钩床下锦鳞沈。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且充满哲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句解析 1. 未明先见海底日: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凌晨时分就看到了海底的太阳。这里的“未明”指的是天还未亮,而“海底日”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情景。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 2. 良久远鸡方报晨:这句诗意味着经过很长时间后,远处传来鸡叫声才报告清晨的到来
诗句输出: 求仙不在炼金丹,轻举由来别有门。 日晷未移三十刻,风骚已及四千言。 注释: - 求仙不在炼金丹:这里的“金丹”是中国古代炼丹术中指一种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并不在于炼制金丹,而是另有其他途径。 - 轻举由来别有门:这里的“轻举”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行为。诗人认为,追求这种境界并非通过寻常的途径,而是另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
【注释】 郑员外:郑余庆,唐朝宰相。 至公:公正无私。 至察:明察秋毫。 清吟:指清廉的诗歌。苦:艰难困苦。 守节:保持高尚的气节。未达:没有达到。 利刃:锋利的刀剑。堪:可。 澄潭:清澈的深水潭。不容:不能容纳。尘:杂质,这里指污浊的东西。 潜夫:隐居的士人。岂合:哪里适合。甘(gān):情愿。棹(zhào):船桨。钓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或丝制的鱼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朱秀才庭际蔷薇》。全诗如下: 朱秀才庭际蔷薇 绣难相似画难真,明媚鲜妍绝比伦。 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 断霞转影侵西壁,浓麝分香入四邻。 看取后时归故里,庭花应让锦衣新。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第一句: 关键词:朱秀才、庭际、蔷薇 注释:朱秀才是指朱庆余自己,他在庭院里种植了蔷薇花。 第二句: 关键词:绣、画、明媚
【注释】 莫见平明离少室,须知薄暮入天台。——平明:早晨。少室山在洛阳东面,天台山在浙江省的天台县东南。诗人在天台山与老师相遇。“莫见”二句谓清晨离开洛阳时,天已亮;而傍晚到达天台山时,已是黄昏了。 常时爱缩山川去,有夜自携星月来。——“缩山川”即缩地法,指仙道。诗人说:我常常喜欢缩地飞天,遨游四方。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渴望成仙的心情。 灵药不知何代得,古松应是长年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登龙瑞观北岩:这一句表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即登上了龙瑞观的北岩,这是一个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景色。 2. 纵目下看浮世事: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世间的浮华纷扰。这里的“浮世事”指的是世间的名利、欲望等。 3. 方知峭崿与天通: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述了作者与剡县陈明府一同登上县楼的场景。下面是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郭里人家如掌上,檐前树木映窗棂。 - "郭里": 指县城之内。 - "人家": 普通人家。 - "掌上": 比喻数量之多,难以计数。 - "檐前": 指屋檐下。 - "树木": 指树木装饰。 - "窗棂": 窗户上的木栏杆或格子。 - 整句的意思是在县城中,到处都是人家,像手掌一样密集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 - 注释: 政声:治理政事的声誉;儒术:儒家学说。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睦州侯在古代已经因其政治功绩而闻名于外,而在现代则致力于传播儒家学说,影响江东之地。这里的“江东”不仅指地理上的东边,也隐含了对睦州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二句:“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 - 注释: 青云:常用以比喻仕途或官职的高升;仙掖
【注释】婺州:今浙江金华市。录事:官名,掌管一县的行政司法事务。之官:到任。便是还乡路:意思是你这次上任正好是回家的路。白日:白天。堂堂:光明的样子。着锦衣:穿着华丽的衣服。八咏遗风资逸兴:指《八咏诗》所体现的超脱闲适的情趣。二溪:二源汇流形成的溪流。寒色助清威:指溪流中的水清凉宜人,衬托出诗人的清高气节。曙星没尽提纲去:形容黎明时星星隐没,仿佛为官员的行程做向导。暝角吹残锁印归:傍晚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