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注释】 唐室当中叶:指唐代的中朝。 君家:指骆宾王之家族。 右丞:唐官名,即翰林院大学士。 雄文:指骆宾王的诗才出众,文采斐然。 苦节亦为僧:指骆宾王一生不慕荣华富贵,甘为僧人。 踪迹今相似:意谓两人的足迹相同。 会须负日月:意谓将来一定会像日月一样光明磊落。 沧海见鳣升:意谓将来必定会像鲤鱼跳龙门那样飞黄腾达。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才华横溢
诗句原文: 贺监抽簪去, 君恩赐鉴湖。 至今高尚宅, 犹在四明无? 译文注释: 贺监抽簪去,指的是贺知章因年老辞去官职。君恩赐鉴湖,表示朝廷对贺知章的恩宠和赏赐。高尚宅,是指贺知章曾经居住过的豪宅。犹在四明无,表示这些高贵的宅子仍然屹立在四明山中,没有消失。 赏析: 这首诗是张煌言为贺知章隐居小溪所作,表达了对贺知章隐居生活的赞美和怀念。诗人通过描绘贺知章的高尚品格和他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湄洲岛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不尽沧浪兴,孤洲眺晚晖。 - “沧浪”通常指大海,这里可能是指海边或海景。 - “孤洲”意味着一个孤立的岛屿。 - “眺”是指远望。 - “晚晖”指的是傍晚时天空中的晚霞。 - “译文”:无尽的海景让我无法自拔,我独自站在岛上眺望着夕阳的余晖。 2. 海翁称地主,野父说天妃。 - “海翁”可能是指海边的老人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送万美功还越,时其弟静斋将赴行在 今弟将南迈,元方又北征; 炎荒万里节,越绝一归旌。 欲聚非麋鹿,难分是鹡鸰。 只应山鬼语,但见送人行。 注释: - 送万美功还越:送万美功回越地。 - 时其弟静斋将赴行在:此时他的兄弟静斋将要奔赴行在(即行宫或皇帝所在的地方)。 - 今弟将南迈:现在他的弟弟将要往南方。 - 元方又北征:他的弟弟元方将要往北方出征。 - 炎荒万里节
追慕二首 国难驱人出,家倾待子归; 可能磨墨盾,其奈冷斑衣! 金革三年泪,冰霜寸草晖。 发肤虽不毁,犹恨故园非。 注释: 1. 国难驱人出:国家危难之际,人们被迫离开家乡。 2. 家倾待子归:家人倾尽所有希望儿子能够归来。 3. 可能磨墨盾:指在战场上用磨好的墨汁来磨盾。 4. 其奈冷斑衣:无奈的是身上穿着单薄的战衣。 5. 金革三年泪:在战争的三年里,流下了许多泪水。 6. 冰霜寸草晖
晓起看双鬓,衰容变二毛; 鬓有丝:早晨起床时,看到自己的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 须眉长自照,筋骨总徒劳! 须眉:这里指胡须和眉毛。它们总是暴露在外,但却没有多少用处。 物态离情换,年华苦节销。 物态:自然景物。这里的“物”可以理解为“物态”,表示自然界的变化。离情:离别的情感。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换:变化。苦节:艰苦的生活。这里的“节”可以解释为“节操”、“气节”。
【解析】 本诗前两句写自己从浯州来到长安,萧然野鹤之姿;中间两句描绘自己虽身处仕途青云之中,仍保持清白之心。后两句是告诫友人不要沉沦于官场,不要采撷江蓠(一种香草)以自污,不要与世俯仰苟容,要坚守节操。 【答案】 ①客自浯州至:客人从浯州来。②萧然野鹤姿:形容自己身居官场却如野鹤一般超脱尘世。③青云犹冉冉:自己的官运像天上的白云一样飘浮不定。④白雪故离离:比喻自己的志行高洁。⑤混俗原无我
【解析】 本题为理解型默写,解题时注意结合题干的“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学生平时多背诵名篇佳句,多识记重要作家及作品。此题中,“暄”是易错字,注意书写;“炎熇如酷吏”,“晞发凉初透”,“撚须兴欲乘”“四壁虫声咽”等句子要注意关键字的提示。 【答案】 暑夜独坐(其一) 夏日炎熇如酷吏,入夜气犹蒸。 晞发凉初透,撚须兴欲乘。 风斜穿密牖,月午漏疏藤。
甲辰八月辞故里(其一) 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 桐江空系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蠡船。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 敢望千秋春史传。 注释: 1. 义帜纵横二十年:指明朝抗清义士张煌言在东南地区领导抗清斗争。义帜,代表正义的旗帜。纵横二十年,表明了抗清斗争的持久和艰难。 2. 岂知闰位在于阗:于阗,古代西域的一个王国,后来成为清朝的统治地
诗句原文: 甲辰八月辞故里(其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译文: 在国家沦陷、家庭破碎之时,我该去向何处?西子湖畔,我有幸遇见我的老师。 太阳和月亮同时悬挂在我的家族墓地之上,天地之间一半属于我岳家祠堂。 惭愧没有能力让三位贤者共享一席,打算用一颗忠诚的心来借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