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诗名:野人饷菊有感四首 其四 作者: 明末清初著名抗清英雄张煌言 天寒万木尽悲秋,谁殿群芳斗未休? 寄与黄花应努力,须知摇落有黄州。 注释解读: - 天寒万木尽悲秋:描述了深秋时节万物萧瑟的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 谁殿群芳斗未休:这里的“殿”是动词,表示主宰或领先的意思,“谁殿群芳”意味着在众多花朵中,谁又能保持领先不凋零?这里的“群芳”指的是各种花卉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清秋萧瑟井梧寒:描绘了深秋时节,井边的梧桐叶已变得寒冷枯黄。这里通过季节的变化来象征人物的心情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物内心的孤寂。 2. 在莒齐襄泪未干:指的是齐国的君主齐襄王,他在失去挚友后悲伤不已,泪水尚未干涸。这里的“泪未干”表达了人物深深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3. 七十二城犹在望:指历史上曾经拥有七十多座城池的强国
“秦鹿横飞六国残,狐鸣篝火亦登坛;留侯若也归强楚,更有何人解『报韩』?”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下面是对这首诗词及其译文、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析 - 秦鹿横飞六国残:描述了秦国统一六国后,六国的残余力量被消灭的情景。这里的“秦鹿”比喻秦国的强大,而“六国残”则表达了对六国灭亡的感慨。 - 狐鸣篝火亦登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长鲸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南海长鲸何横绝,吞吐波涛喷日月; 这一句描述了南海中的大鲸鱼横卧在海面上,其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使海浪汹涌,仿佛可以吞噬日月。 2. 鼓鬣俄成赤羽旗,披鳞都变黄金穴; 描述了鲸鱼的尾部如同挥舞着红色的旗帜,它的鳞片变成了金黄色的洞穴。 3. 初依海市现楼台,旋上天关守宫阙; 一开始,鲸鱼只是在海面上出现
【诗句释义】 鸿门宴后,项王愤怒,汉王畏惧,鸿门宴结束后,鸿沟两岸的河水泛滥。 汉人高兴,楚人生气,玉玦和玉斗都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重瞳、隆准是两位伟大的英雄,天意有兴必有废。 项羽不是刘邦也不是猪,败给亚父也是疽病在背。 不杀刘邦不是失误,这件事却有霸王度。 当时长者称汉王,俎上的老翁互不相顾; 既无父子关系也谈不上君臣关系,三军缟素的人是谁? 【译文】 项王愤怒,汉王畏惧,鸿门宴结束后
代内人狱中有寄 国破已饮泣,家破复间关; 自君之出矣,妾嫠君亦鳏。 儿女虽有情,不在别离间; 上堂洁脯脡,下堂代斑襕。 知君驱汗马,岂敢怨红颜! 夷官张罗网,忠义委草菅; 奄忽大椿谢,君滞沧海湾。 兀然生死魂,并作鲛珠潸。 君行宝肤发,奔跣安所还; 妾自感百罹,飞蓬任双鬟。 衰门既零落,空闺谁贞艰? 哀哉井臼妇,终年困狴犴。 非不轻微生,将雏实且孱; 圜扉滋味恶,磷青碧血殷。 古称东海妇
辛丑年(1071)秋天,金军南侵后,宋朝将闽浙沿海地区居民内迁;壬寅年(1072)春天,我停棹海滨,春燕来巢于舟,有感而作。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燕语问主人,呢喃语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舰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泥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比来春社添恶况; 一片蘼芜兵燹红,朱门那得还无恙。 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烟火萧条千里孤;
《泊马蹄岙戏成 其一》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张煌言所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 第一句:“问马蹄,春风陌上走铜鞮。” - 注释:这里“问马蹄”象征着诗人在询问历史的脚步,而“春风陌上走铜鞮”则描绘了一幅春天里,马蹄声在宽阔的道路上回响的画面。 - 译文: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张煌言,明代诗人。他因参加南明抗清运动被清军俘获壮烈牺牲。他的诗作充满爱国情怀,对明朝的灭亡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的开头“怀王愧两少司马、徐暗公、沈复斋中丞”中的“怀王”可能是作者自指或对某个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一种遗憾或自责的情绪。“两少司马”可能是指历史上两位重要的军事或政治人物,“徐暗公”和“沈复斋中丞”,他们的名字在历史上有记载,但具体身份不详。
下面是对张煌言《怀古》一诗逐句的翻译,并附上赏析和必要的注释。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伊昔东陵侯”:昔日东陵侯,历经浮沉(经历兴衰)。 - “种瓜皆五色”:种植的瓜果都有五种颜色,不肯辜负亡秦(意指不背叛秦朝)。 - “故侯何足道”:所以这样的君主不值得称道。 - “羞与世间群”:我宁愿与世俗为伍,也不愿与其为伴(表示不屑)。 - “及为文终客”:等到成为文士终老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