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诗句: 宁从散人盟狎鸥,勿作功臣烹走狗。 译文: 与其与权贵为伍,不如与自然为伴;不要成为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注释: 1. 散人:指隐士或闲云野鹤般的人物。 2. 盟狎鸥:意为与鸥鸟结为好友,亲近自然。 3. 走狗:指被主人驱使,用来追逐猎物的动物,比喻受人利用的工具或仆人。 4. 烹:宰杀,此处比喻利用、剥削。 5. 功:功绩、功勋。 6. 走:逃跑,逃离。 7. 古来所希有:自古罕见。
注释: 1. 午困:中午的困顿。 2. 老人无所嗜,惟书尚喜读:老人们没有什么喜好,唯一喜欢读书。 3. 矧又昼正长,聊此展卷轴:何况白天的时间很长,姑且翻开卷轴来阅读。 4. 阅久困已极,端坐闭我目:阅读时间长了,感到极度的疲惫,于是端坐着闭上我的眼睛休息。 5. 稍稍收神明,内观默往复:慢慢地使精神稍微集中起来,默默地思考。 6. 谓可略攲枕,童子致委曲:以为可以稍稍歪斜着枕头,就像孩童一样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我在他的紫霞道院喝酒。我将这次聚会比作城中残春未识春,城外心赏无不有。 今年春天,天气很寒冷,但最后变得温暖。虽然春天还有飞絮,但忘记了高高的柳树。 西湖,谁认为西子老?虽然老了,但绝胜登徒丑。 刺水乍见新荷翻,衔泥莫辨乳燕耦。 儿曹恶陈争喜新,好以玄鬓嘲白首。
诗句原文: 君不见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 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蒸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 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 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郑君举赴宣城的诗。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plaintext 送郑君举宣城教谕 宣城画虎遍天下,叶公好龙龙之假,百儒愿陶一真者。 红花木瓜银杏园,年年包贡入中原,何如兴贤起邱樊。 学徒尚有老梅否,诗声千古捋欧九,子其作人举荐口。 ``` 翻译和注释 1. 送郑君举宣城教谕: 送郑君举到宣城去做教谕(一种官职)。 2. 宣城画虎遍天下,叶公好龙龙之假,百儒愿陶一真者:
诗句解析 1 坤三变艮山,天一生坎泉。 - 描述自然现象,象征变化与生成。 - 坤三变:地的三种变化形态。 - 艮山:山的形状。 - 天一生坎泉:天空中的水源。 2. 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 - 观察自然界的微小细节。 - 注谷:水流进入山谷。 - 涓涓:细流。 3. 君子观厥象,有若童稚然。 - 君子学习自然之道的态度。 4. 更历几险阻,然后为巨川。 -
注释:王侯、皂隶,指的是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他们之间可以随意地分别。顷刻、白衣,是指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化苍狗,是说这些人很快就从高贵的身份变成了低贱的地位。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诗。诗人以王侯和皂隶为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变化无常。他看到这些人身份地位的急剧变化,感叹时间如箭,人生短暂,世事难料。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无奈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写给他的弟子方子翼的。诗中表达了苏轼对弟子方子翼的赞赏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我年五十九,门弧子垂左。 2. 我今年七十,见子双髻鬌。 3. 腹仅椰子大,贮书一何夥。 4. 疾读建瓴水,响应炙车輠。 5. 光怪蟠肺肠,不啻珠万颗。 6. 小松三尺许,千丈气磊砢。 7. 近笑韩氏子,瑟僩了细琐。 8.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都是四字,总共十四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释和赏析: 1. “天地育万物,风霜非作威” - 注释:“天地养育着一切生物,风霜并不是凶恶的力量。” - 赏析:这里诗人表达了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风霜虽然给人带来不便,但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并非完全是威胁。 2. “阴阳互阖辟,造化潜玄机” - 注释:“阴阳相互闭合和展开,造化隐藏在深不可测的智慧中。” - 赏析
诗句译文: 呜呼身在雪岭盘车图, 还知世有子猷访戴无。 赏析: “呜呼”一词常用于古代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悲叹或感慨之情。这里用以引出对身处困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哀伤。"身在雪岭盘车图"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大雪覆盖的景象和艰难行走的情景,展现了一幅艰苦卓绝的画卷。 "还知世有子猷访戴无"是诗中的点睛之笔,借用东晋王徽之的故事来表明诗人虽然身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