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蒸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羽衣似与儒释异,所不异者胸中心。
我谓不须较同异,亦勿强求笑中意。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

诗句原文:

君不见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

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蒸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

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

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羽衣似与儒释异,所不异者胸中心。

我谓不须较同异,亦勿强求笑中意。

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

译文注释:

  • 君不见:表示感叹,引出下文对三位先贤的追忆和评价。
  • 钱塘西湖三贤堂:指宋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林逋、苏轼、黄庭坚(或称白乐天)曾在此聚会。
  • 林苏宋人白傅唐:指这三位文人虽然生不相识,但死后在钱塘西湖的三贤堂中共同享受祭奠。
  • 三贤生本不相识:表明他们生前并无交往,死后却因同一地点而得以相遇。
  • 死乃异代同蒸尝:指三位文人间虽无生前之缘,但死后在天堂中却能共享祭祀之情。
  • 吴江垂虹三高祠:指的是纪念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伟大诗人的祠堂,位于吴江垂虹桥旁。
  • 鸱夷一舸浮西施:这里的“鸱夷”指的是楚国大夫伍子胥,他因忠诚而被贬为商人,其船只载着西施而去,象征着一种牺牲与奉献。
  • 天随陆子玄真子:陆子山是道教人物,玄真子是道教人物,这两位都是追求道家理想的象征。
  • 雁门法师禅非禅:雁门禅师并不真正追求禅宗的修行,而是用禅宗的方式去修行。
  • 虎溪道士仙非仙:虎溪道士并不真正追求道教的修行,而是用道教的方式去修行。
  • 栗里先生醉非醉:栗里先生虽醉却不失去清醒,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 三方寸地通一天:形容内心的广阔和深远,如同拥有整个天地一般。
  • 妥灵犹想当时笑:指在某个场合回忆起过去时的情景,仍会心一笑。
  • 鼎立宇宙胆相照:比喻自己的勇气如同太阳般照耀四方。
  • 玉帝降敕荣冠簪:玉帝赐予荣誉并赏赐服饰,表明地位的提升和荣耀。
  • 羽衣似与儒释异:羽衣象征着道家或佛家的服饰,与儒家或佛教有所区别。
  • 我所不异者胸中心:强调内心的本质,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真实都不变。
  • 我谓不须较同异:认为没有必要去比较和争辩什么,应该放下成见。
  • 亦勿强求笑中意: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欢笑,而忽视了更深层的意义。
  • 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直到今天,仍有人忘记了晋代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的“忘言”之学。
  • 祖述渊明醉还醉:借鉴了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赏析:
方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三位先贤的怀念以及自己的感悟。诗中不仅描绘了三位先贤的生活场景,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些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追求内在的平和与超越,不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此外,诗人通过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成语,展现了他的博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