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娘
注释: 绣罢南窗睡思催,桃花扇完成之后,我被绣花声惊醒,睡意全无。 花生银海玉山颓,这把桃花扇上绘有盛开的桃花,仿佛是一片银海,一座玉山。 东风斜倚娇无力,东风吹来,轻轻摇曳着扇子,却显得我有些娇弱无力。 梦入湘江隔楚台,我在梦中进入了一个湘江,那里有一条楚江相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完成了桃花扇后,感到困倦难耐,想要入睡的场景。诗中的桃花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而“东风吹”则带有一种轻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等个人背景来分析其情感主旨;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根据各个诗句的内容和表情达意的要求,抓住形象的特征,体会意境特点;最后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艺术手法。 “向晚登高楼”,登高远望,极目四野之景,是诗人的所见,也是他的内心活动。“帘闲楼上头”一句,诗人的视线从眼前的高楼移向了远处的楼台
【注释】 柳暗:指柳树遮阴处。 花飞香梦残:指花落时香气散尽,如梦般消散。 玉雕阑:指用玉石雕刻而成的栏杆。 【赏析】 此诗写春夜月下独倚华清宫的寂寞情怀。全篇意境幽远,情致凄冷。 起句“柳暗春风远”,以柳暗烘托春色之深,点明季节为春天。“春风远”是说春风虽已吹过,但春意未尽。这句中还包含一个转折:“柳暗”与“春风远”之间,有一个时间上的推移,即春风已吹过而柳枝却依然郁闭,暗示着春天虽然过去了
注释:汉宫早春时节,瑶池的信使已经送来了;在荀令堂前,夜晚的香气浮动。凭借花间的新月,拜见新的月亮,增添了新的篆刻,点燃了春天的忧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汉宫早春时节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通过描述香闺十咏桃花扇这一事件,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中的关键词“香闺十咏桃花扇”也是一个典故,它代表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听琴 竹外结枯桐,琅琅生松风。 听来还自惜,坐对烛花红。 注释 竹外(《诗经·卫风》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竹丛中,指幽静的竹林。 结枯桐(《庄子》“枯木朽株”):指琴上枯朽的桐木板,因琴声凄婉而得名。 琅琅(《汉书》:“清角鸣天,声音甚长。其高章五,皆宫商之声。”),形容琴音清脆悦耳。《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生松风(苏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注释 梦回:梦醒。 隔竹漏声残:隔着竹林听漏声,听到漏尽了。 春起:春天来了。 移灯:点起蜡烛。 牡丹:牡丹花,这里指牡丹花盛开的景象。 暗吹烛:东风轻轻吹灭烛火。 独披清露倚雕阑:一个人站在栏杆上任凭清冷的露水打湿衣裳。 赏析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春天早晨醒来后,听到窗外传来的夜漏声,看到窗外牡丹花盛开的景象,然后点起蜡烛看牡丹,东风轻轻吹灭烛火
诗句原文: 鸳鸯绣罢阁新愁,独抱云和散画楼。 风竹入弦归别调,湘帘卷月笑银钩。 行天雁向寒烟没,倚槛人将清泪流。 自是病多松宝钏,不因宋玉故悲秋。 翻译参考: 晚楼的忧愁随着鸳鸯被绣制完毕而逐渐浮现,我独自抱着云和散去的琴音,让画楼沉浸在别样的调子之中。 风中的竹子在弦中流转,回归到别样的节奏,湘帘卷起月亮,银钩般的笑容。 天空中的大雁飞向寒烟消失在天际,倚靠在栏杆上的人,带着清冷的泪水流淌。
注释: 玉勒雕鞍燕尾马,春天的北地风光。闲愁空自珍惜飘落的芳尘。杨花飞入屋内又飞走,恐怕会讥笑我这空空的帷帐和崭新的翠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写闺中少妇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写春日景,次句写春愁情。“燕尾”点出季节。“玉勒雕鞍”写出了出行人的高贵身份。“闲愁”二字,道出了闺中少妇内心的孤寂和无奈。第三句用杨花飞去来比喻自己的心情,暗合题目“春思”之意
注释:清晨的露水洒在蒲叶上,泛着晶莹的光,我端起玉制的酒杯,品尝着琼浆玉液。手腕上缠着红色的丝带,默默的感到忧伤。不要因为相逢在端午节就随便亲近,我独自欣赏清冷的梦境,只能隔着潇湘两地。 赏析:此诗以端午佳节为背景,借写诗人在端午佳节独饮、自伤、相思等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执着追求的高尚品格和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精神
诗句:山合云初尽,溪阴下夕阳。 译文:山与云开始融合,天边刚刚出现夕阳的余晖。 注释:山(指山峰)和云彩开始融合在一起,天空中刚刚出现了夕阳的余光。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从视觉感受出发,诗人用“山合云初尽”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辽阔的山水背景,通过“山合云初尽”这一动态画面,传达出一种时间推移、自然更迭的意境。“溪阴下夕阳”则进一步细化这一场景,将视线转向溪流和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