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诗句注释】 方池:方形的池子。 积雨收:积水停止下落。 三四尺:形容水位很高。 风定:风停。 文已消:水面平静了。 云行影无迹:云雾缭绕,影子无处可寻。 渊鱼:深水里的鱼。 水华:水中浮生植物,这里指水草。 幽人:隐士。 无所为:无事可做。 持竿坐盘石:拿着钓竿坐在石头上。 【译文】 池塘里积水停止了下落,新的积水有三四处深。 风停之后水面平静得没有一点波纹,云雾缭绕,影子无处可寻。
这首诗以竹木为题,描绘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君子的高尚情操。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猗猗淇园竹,结根盘石安: 注释:淇园是指淇水旁边的园林,竹子在这里生长得茂盛、挺拔。 赏析:诗人用“猗猗”形容竹子的生长状态,展现出竹子的生机勃勃;“结根盘石安”则描绘出竹子扎根深厚、稳固的特性。 2. 枝干相扶持,风雨不可干: 注释:枝干相互支撑着对方,即使遭受风雨的侵袭也不会被吹倒。 赏析
门外大风都不起 窗前卷书净于水 匡庐道士上清来 吹笛数声月明里 注释: 1.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读书图景。诗人用“门外大风都不起”和“窗前卷书净于水”来表现室内环境的静谧,暗示外面的世界是喧嚣而复杂的,而作者则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角落来进行思考和创作。 2. “匡庐道士上清来”中的“匡庐”指的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庐山,这里是一个著名的道教圣地
东岩寺 东岩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西北的石门山中。石门山,古称石门山、龙门山。据《水经注》卷二九记载: “(河水)又北径石门山,山有两崖相对。……其南岸山高十仞,上生修竹万竿,望之如云林也。”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过题为《石门山》的诗:“黄河西来入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峰峰雷动山峰坼,雨手风刀削不成。欲知天地大小数,洪波滔滔去奔东。”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李白
诗句释义 1. 桂亭:此诗中的“桂亭”可能指的是一个亭子或者一座山,但更可能是指作者所居住或游览的地方的一个名称。 2. 夜色澄澄海气深:描述夜晚的景色,天色昏暗,海面上雾气缭绕,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 3. 水光荡漾入帘旌:水面波光粼粼,仿佛能映入帘子中,形成一种朦胧美。 4. 冰肌玉骨便清梦:形容人或物的肌肤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剔透,骨骼纤细如玉,给人以清冷而纯洁的感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理解全诗大意,在此基础上分析每句诗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词进行赏析。本题中,“云连山树”是说云雾缭绕着连绵的山,“村”就是村落。“元辉水墨痕”是说这层层叠叠的山峰就像用水墨画出来的一样,有淡淡的墨色和淡淡的光晕。“吟苦不知身入画”是说自己苦苦吟咏,不知道已经把自己比作了画
王母图 探寻仙境之美,领略神仙之韵 1. 西望瑶池斗柄旋 - 西望瑶池:瑶池,神话传说中的仙界天池,位于昆仑山之巅。 - 斗柄旋:北斗七星的柄部构成斗柄旋转,象征时间的流转。 2. 金明水净月娟娟 - 金明水净:清澈如金的水面,映射出明亮的月光。 - 月娟娟:皎洁的月亮,如玉般温润细腻。 3. 请观阿母神仙籍 - 阿母神仙:西王母,传说中的神仙之母。 - 神仙籍:记录仙人事迹的典籍。 4.
【注解】 涔阳:地名,在今湖南省。水生波:水波荡漾的意思。翠袖黄裳:女子穿着绿色和黄色的衣服。晚棹过:傍晚时分船儿经过。珠树:像珍珠的树。婀娜:柔美的样子。凤毛:凤凰的羽毛。春暖:指春天天气温暖。锦婆娑:形容花枝随风舞动。 【译文】 涔阳的湖水每天都荡漾着波浪,穿着绿黄衣裳的女子傍晚时划船经过。 珍珠般的树枝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春风使花儿更加娇媚,仿佛在翩翩起舞。 【赏析】
【注释】: 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飏鬓丝风锦囊旧赐龙团在谁为分泉落月中其一三生石上旧精魂,解后相逢莫重论。纵有绣囊留别恨,巳无明镜著啼痕。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诗的首句“老却眉山长帽翁”一句中的“眉山”是指苏轼,苏轼曾自号眉州,故称“眉山”;“长帽翁”指苏轼晚年时头戴一顶高高的帽子,形如长帽翁。第二句“茶烟轻飏鬓丝风”一句中的“茶烟”指茶馆中的烟气,“鬓丝风”指人的头发随风而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考生要养成边默背边书写的习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凭”“传”“黄鹤客”等易错的字词。 【答案】 凭陵霜雪鼓风雷,此树相传手所栽。想见楼头黄鹤客,千年一度此山来。注释:凭陵:凭借凌驾;鼓:吹奏;黄鹤客:传说黄鹤能到此地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