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诗句翻译】: 长时间病后脚力衰弱,小孩开始尝试走路。 失去眼前所有机会,只能像麈尾中的主宰者一样。 鼻子直、眼睛横,皮肤穿破骨骼外露。 驴和马都不能成行,没有可以描摹的处所。 欺骗了吴道子、僧繇。 【注释与赏析】: - 久病脚力衰:长期疾病导致脚力减弱。 - 婴儿学移步:小孩开始尝试走路。 - 丧尽目前机:失去所有眼前的机遇。 - 辩得麈中主:无法分辨出麈尾中的主体。 - 鼻直眼横
诗句释义: 1. 篱菊铺黄,茱萸喷香。 - 篱菊:一种菊花,常在篱笆边生长,黄色的花朵。 - 铺黄:形容菊花盛开的样子,黄色如同被铺开来似的。 - 茱萸:一种植物,叶子可以泡茶喝,果实可以入药。 - 喷香:形容茱萸散发的香气。 2. 渊明错会,耽赏重阳。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因喜好田园生活而被称为“田园诗人”。 - 错会:误解或未能正确理解的意思。 - 耽赏:沉迷于欣赏。 - 重阳
【注释】 偈颂:梵语“偈”,是佛教用语,即佛经中的偶言。这里指佛教的赞颂或歌谣,也称作“赞”。颂,是佛教徒诵唱的一种文体,多用于礼佛、念佛、讲经说法等。 偈:指佛教徒诵读的赞文,多为韵文。 一百零二首:指《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收录的汉文佛典中共有一百零二个赞颂。 其六十三:指该诗为《一百零二首偈颂》之六十三。 湖山苍苍:湖水浩瀚,山峦苍翠。 湖水茫茫:湖水宽广,看不到边际。 丹枫飘锦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六十八大康山,杨浮山。 撞头搕额,共打乡谈。 其中切脚无人会,一大藏教,华梵重翻。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讨论佛法时,有些人不理解其中的深意,就像是大康山和杨浮山一样,他们互相撞击、碰撞,却无法理解彼此的含义。 赏析:此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讨论佛法时,因为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困惑和冲突。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高深莫测,需要深入理解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
诗句释义 1 尊贵中来,报土无差。 -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来自高贵或重要位置的意境。"尊贵"通常与权力、地位或者高傲相关联,而"来"则暗示了一种从高处或者某个领域而来的情况。"报土无差"可能意味着这种尊贵的地位是公正无私的,没有偏颇或者差异。 - 注释:尊贵,尊贵的地位,高傲;来,到来,从;土,地方;差,差异。 2. 琼琚庭院,锦绣楼台。 - 这两行描绘了一幅豪华的景象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九】 老倒住山,全无伎俩。 揖客低腰,逢僧合掌。 虽然俯顺时宜,不碍当机收放。 鲲化鹏飞羽翼齐,抟扶一举青霄上。 【译文】 年岁增长了,住在山中,没有其他技能。 对待客人谦恭有礼,面对僧人恭敬合掌。 虽然顺应时代潮流,也不妨碍时机到来时能抓住机会。 如同鲲鹏化作巨大的鸟儿,它的翅膀和羽毛都很完整。 一旦振翅高飞,直冲云霄。 【赏析】
觉城东际,小小丛林。 觉者在城市中找到了一片清净的地方,那里有小小的丛林。 旃檀围绕,狮子颦呻。 旃檀树围绕着这片小树林,狮子在呻吟。 萝月四窗云万壑,见成一片祖师心。 月亮照亮了窗户,云层像山脉一样绵延,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禅宗大师的心境。 眼里无筋一世贫。 眼中没有杂念,一生贫穷也无所谓
诗句:卢老无端飏下柴,碓头舂出古菱花。 译文:卢老毫无理由地摇动下柴,用碓头舂出古老的菱花。 注释: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简单动作的描绘,反映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不公的感慨。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场景之中。 赏析:释绍昙的这两句诗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尽管生活可能并不完美,但我们依然在努力前行
【译文】 智慧与道理融为一体,神与境界相通相应。 打碎维摩诘的床席,剪断毗卢遮那的发髻。 碧眼黄头的人瞪着眼睛看,百种杂碎纷至沓来。 【注释】 智:指智慧。 理:指道理。 冥:融合。 境:指境界,这里指佛的境界。会:相通相应。 维摩诘:古印度人名,意译“净名”。佛教高僧,曾于南方游化,后入北印度,为释迦牟尼弟子。传说他住在拘尸那竭城(今印度舍卫城)之竹林中,故后人称其为“竹林和尚”。 毗卢遮那
【注释】: 1. 韩柳肺肠:意指韩愈、柳宗元,二人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2. 苏黄骨髓:意指苏轼、黄庭坚,二人为宋代词坛的巨擘。 3. 点著禅衣:意指穿上了禅僧的衣服。 4. 七十二峰增秀气:形容山峦秀丽,景色宜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篇。诗人通过对韩愈、柳宗元的赞美,以及对苏轼、黄庭坚的赞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韩柳肺肠”,意指韩愈、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