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注释】 靠葛藤桩,握龟毛拂:指佛教中禅宗六祖惠能的悟道方式。葛藤桩即“葛藤”,指修行时用的绳子;龟毛拂即佛家法器中的拂尘。绝学无为:禅宗六祖惠能的禅法,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黑山鬼窟:指黑山老母祠。瞥转机轮:指禅宗顿悟之法。眼里闻香,耳中观色:禅宗六代慧能的“见性成佛”之教。瓶内底是何物:比喻禅宗悟道后的顿悟。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此诗是赞颂禅宗大师惠能及其顿悟之道
郁山主赞 落魄茶陵少见闻,进竿头步与谁言。 明珠打得驴腰折,不信阇梨个样村。 注释: 1. 郁山主:即郁山上的主持僧人。 2. 落魄茶陵:在茶陵县(今江西宜春市)落难。 3. 进竿头:指学佛修行,进入佛法的殿堂。 4. 打:这里指“击”。 5. 驴腰折:形容人因受打击而身体受伤。 6. 不信:不相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绘郁山上的主持僧人的形象和经历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赏析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注意语言的精炼与凝练,力求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本题中,第一句“一生孤苦窃诗名”,写出了作者一生孤独、贫寒,但有才学;第二句“沉醉风烟两眼青”描写了诗人饮酒作诗的情景,表达了他陶醉于酒乡的闲适生活;第三句“黄犊不曾知稼穑,引渠吟得瘦竮”,写诗人在田间劳作,却无心关注农活
注释: 1. 端师子:指狮子。 2. 爪牙虽弄未全真:比喻虽然能施展爪牙,但并未完全达到狮王的境界。 3. 驳绿斑釐著一身:比喻外表虽然驳杂,但却有独特的美丽。 4. 彩好不曾哮吼得:意指虽然外表华丽,但没有真正展现出狮王的威猛。 5. 听闻将谓吓村人:形容虽然外表强大,却让人感到害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一种既强大又神秘的形象。诗中的“端师子”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注释: 言法华赞:这是一首赞美佛法的诗,以法华经为主题。 心迷几被法华转:心中迷惑,几乎被佛法所转变。几,几乎。 狂发罗斋走帝宫:疯狂地在皇宫中奔走,形容对佛法的狂热追求。 对圣十三呼不正:对着圣人呼唤时,语气显得不恭敬。 无端咄咄强书空:无缘无故地大声叫唤,形容对佛法的盲目崇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狂热追求和盲目崇拜。诗人在皇宫中狂奔乱窜,对着圣人呼唤时,声音都显得不恭敬
【注释】 大小痴禅:指禅宗。对谈甚底:对谈什么,说什么都好。 背后人:指听众,背后有人听。 不能夺耳:无法使人不听得见。 切莫求安古佛名:不要追求古代高僧的名声。 当头便触贤侯讳:就应了“贤”字。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写裴相国与黄檗(黄柏)禅师的对答,来表现禅宗的机锋。全诗一气呵成,没有一句废话,读来有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首联是说,大小痴禅都是禅宗。禅宗本是佛家的一个支派
普化赞 大悲院里趁村斋,卒死无人出地埋。 捏怪凌空摇木铎,春风处处露尸骸。 注释: 普化:佛教名词,指佛祖的化身。 大悲院:佛教寺庙的名字。 趁村斋:指在村子中吃斋饭。 卒死:突然死去。卒,指突然。 出地埋:指被埋葬。 捏怪:指捏造怪物。 凌空:在空中。 摇木铎:指摇响木铎(一种乐器)。 春风:春风吹来的地方。 露尸骸:指尸体暴露在外面。骨骸,指骨头和尸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注释:赤身跳入毒龙潭,血战知他死几番。诤撰出来噇钵酒,郴州六月火云寒。 译文:赤身跳进有毒的龙潭,血战之后才知道他已经死去多次了。诤撰出来的是钵酒,郴州的六月天像火烧一样寒冷。 赏析:诗人在诗中用“赤身跳入毒龙潭”来形容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不怕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敌人的痛恨和蔑视,以及对自己战斗精神的肯定。接着用“诤撰出来噇钵酒”描绘出战场归来后的情景
这首诗的原文是: ``` 蚬子和尚赞 除了捞波一窖无,逢人谩说走江湖。 虾针取你性捞摝,不到得拿龙颔珠。 ```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除了捞波一窖无,逢人谩说走江湖。”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如何行走江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空谈而已。这里用“捞波”来形容那些只会谈论却不付诸实际行动的人。而“逢人谩说走江湖”则表示这些人只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江湖经验。
【注释】 未透赵州关:意指没有悟透禅宗的“赵州关”。赵州和尚曾说:“不闻文殊普贤菩萨,但闻赵州从上宗旨。”意思是说禅宗的法门,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领会。 看牛事转繁:看牛,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就是观察牛吃草、喝水等生活习性,从中领悟禅机。事转繁,即事情的变化,也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和转变。 死蛇弄不活:意思是说,如果用死蛇去逗引活蛇,蛇是不会动的。这里的“弄”是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