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昙
《达磨赞》是宋代释绍昙所作的一首诗歌。诗中描绘了一位游历四方的高僧,他远赴波澜壮阔的大海,历经艰险到达繁华的大唐国都。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高僧深厚敬意和对其旅途艰辛的感慨。 “远泛鲸波入大唐,廓然无圣触梁王。”这两句诗描述了高僧远渡重洋的情景。"远泛"形容高僧乘风破浪,"鲸波"则象征着浩瀚的海洋,暗示了旅程的艰难与浩渺。"廓然无圣"则表达了高僧超脱尘世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给出译文,并且每句诗后都加上注释。最后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石室和尚赞 面孔得人憎,脑中秋月皎。 做处没瘢痕,用时成要妙。 见明极透出夜明帘,依圆照烂煨文武火。 几处移场弄险机,电卷风旋人绝倒。 夫是之谓石室道人,前身后身,一梦两觉。 翻译: 石室和尚的面容被人讨厌,但他的脑袋里却有着明亮的月光。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留下疤痕,使用的时候却是如此精妙绝伦
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是赞美一位名叫庞居士的人物,他的行为和举止都被诗中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放下菜篮,深深敛袂(放下菜篮子,深深地收起袖子):这里描述了庞居士放下菜篮子的动作,以及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展开袖子的动作。这些动作都表现出他的谨慎和稳重,同时也暗示了他的谦逊和低调。 2. 瞒得丹霞,难瞒自己(瞒得了别人,却难以瞒过自己)
这首诗以观音菩萨为题,赞颂其无边的慈悲与智慧。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1. 随类分身万百千:这句话意味着观音菩萨以其无边的智慧和能力,化身于世间的无数角落。这里的“随类”指的是观音根据众生的不同需求而变化形象,而“分身”则强调了这种变化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哪个地方,都能见到其身影。 2. 真圆通境落谁边:这里的“真圆通”指的是观音菩萨具有真正的智慧和圆满的理解力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内容、手法等进行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根据“一肚皮恶毒”可知是比喻,用来形容布袋的容量大;“好使你门知”,是说布袋装满了毒物,使那些贪财的人知道钱财不是万能的;“贼风”是借代,指邪恶的势力。 (2)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诗句,这是一道诗歌鉴赏的题目。答题前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然后依据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诗句解释 - 朝阳穿破衲赞:这里的“朝阳”指的是阳光,“穿破”表示穿透的意思,而“衲赞”可能指的是一种布料或者衣物。整体可以理解为阳光穿透了某种材料(可能是衣物或布)。 - 死铁针:“死铁”指的是非常坚硬的铁,通常不会因为阳光而变软或变形。这里可能是指一种非常坚固的物品,如针或者其他尖锐的工具。 - 无鼻窍:“鼻窍”通常指的是物体上的孔或洞,用于空气流通。在这里可能是指在针上没有孔
赞延庆谦山主寿像 谦虚有光,慈爱之心能摄万物。 冤仇与善缘不计较,世俗与高远无界限。 气和融如春暖大地,胸襟广阔吞并云梦。 欢心似羲皇时代,怀抱孙子笑盈盈。 下榻陈蕃,倒屣迎客。 双眼闪烁光明幢,脚跟踏实清泰路。 卜居陋巷,仰慕孔圣人获麟作传之风规。 掷碎明珠,有志向骑驴过桥之风范。 真是入市而垂手,内心自我调适。 百世之后仍凛然,展现古道之真颜
【注释】 达磨:即慧可。梁代僧人,俗姓周,原为岭南高州人,后出家为僧,因得达摩祖师传授衣钵而成为禅宗的开创者。单传:直指单传,禅宗的教义主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泥团:佛教语,指人的凡心、烦恼等。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咏怀禅理的绝句,通过描写禅宗祖师达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理解与体会。 “达磨赞”三字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也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达磨,即慧可,是禅宗的开创者
【注释】 被发:披散头发。袒肩:袒露肩膀,指裸体。 真文殊:指真正的文殊菩萨。 恁么:这样,这样地。 手里底:指手中所持之物。 七佛:佛教中指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合称七佛。 【赏析】 此为颂赞草衣文殊菩萨之诗。首句“被发袒肩”写其身相;第二句“全身入草”写其出家行迹;三四两句写其真身,是说真正的文殊菩萨无须像其他化身那样装模作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理解、把握诗歌思想情感。“肚肠深”,形容心胸宽广或为人正直;“用白粘贼翳睛药”,意思是使用白色的粘虫来捉害虫的眼睛;“定沧海舶指南针”,意思是像定海神针一样把大海的航船定住;“出智门莲花”,比喻人具有佛家的智慧。这几句的意思是:胸怀宽广,像捕虫器一样能捕捉害虫的眼睛,就像航海者定住航船的指南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