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赏析: 《中秋月夜泛舟于金陵石头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绘了在中秋月夜,作者与二三友人一起在金陵(今南京)的江面上泛舟的情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秦淮流水西复东,倒涵天影磨青铜。 - 秦淮:古称淮水,因流经南京而得此名。 - 流水:指秦淮河的水。 - 西复东:形容水流的方向多变。 - 倒涵天影
溪行中秋玩月 双壶酒尽村可酤,盘馔狼藉溪可渔。人生此乐更有无,异乡到处同里闾。 惟期母寿庄椿逾,有子愿效返哺乌。作诗记实无浮誉,至元丁丑仲秋书。 【注释】: 溪行中秋玩月 —— 在中秋节的晚上,在乡村小路上行走,赏月。 双壶 —— 两瓶。 酒尽 —— 酒喝完了。 村可酤 —— 村里可以买酒。 盘馔 —— 菜肴。 狼藉 —— 乱七八糟。 溪可渔 —— 溪水可以用来捕鱼。 人生 此乐 ——
【解析】 本诗为七律,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晓上石壁滩”:早晨登上石壁的山滩。 “龙溪三月人上船”:春天龙溪水涨,人们乘船在江上游。 “十里五里滩声喧”:沿江行船经过十多个或五里的滩头时,听到岸边传来阵阵水声,这是春潮涌动的声音。 “浪花飞雪洒石壁”:江面上的浪花飞溅着像雪花一样洒落在石壁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越儿卧篙头刺水”:越地的孩子(越州)坐在船的篙头上用脚划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越中览古》。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越溪曲(第一二句) 越溪的春水清澈见底,石缝里的银鱼在摆动它们短小的尾巴。 船头映照在水中的紫色和翠绿色在清波上摇曳,俯视时可以看到云山和流水交织的美丽景象。 是谁家的越女在木兰船上划桨?她们的头发像云朵一样飘散,被微风拂动。 采莲时黄昏时分露水很重,手上的水滴掉到溪水中就像葡萄一样晶莹剔透。 隔着水面与谁共语呢
过临平 昔人五月临平路,汀洲藕花满无数。 此来三月过临平,雪白杨花卷波去。 译文: 昔日有人于五月初来到临平,只见汀州的荷花盛开如云,无数朵莲蓬绽放在水面。如今我来此地已是三月份,只见洁白的杨花随风飘舞,仿佛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被卷起的浪花。 杨花飘落殆尽,荷叶上的荷花竞相绽放,仿佛是在迎接过往的人。我不禁感慨,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故事。 欲向山阴寻贺老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将军之马骏且雄,葛仙骑之如游龙。 - 译文:"将军的马匹既健壮又雄壮,葛仙骑上它就像一条神龙在游动。" - 注释:将军(指某人或某物) 2. 金陵之酒香且冽,葛仙饮之豪兴发。 - 译文:"金陵的酒香味浓郁而且醇厚,葛仙喝下它后豪情顿生。" - 注释:金陵(地名,今南京) 3. 马上送客扬子津,下马饮客金陵春。 - 译文:"我在马上向客人告别
注释: 1. 匡庐山中有佳士,读书结屋青云松。 匡庐山:地名,这里指匡庐山中的一位才子。佳士:指有才华的人。读书结屋青云松:在青云松树旁建了一座书房,以便读书和居住。 2. 碧窗夜影紫翠动,落日照见香炉峰。 碧窗:窗户是绿色的。夜影:晚上的影子。紫翠动:紫色和绿色的影子。香炉峰:山名,位于庐山。 3. 窥灯夜壁山鬼过,采兰东径仙人逢。 窥灯:偷偷看别人点灯,形容深夜。山鬼:山里的妖怪。采兰
【注释】 元子:指王维。竹木:指《萧关》诗中的“萧关道口秋风吹,黄叶满山君莫扫;一从塞上风烟里,到今犹自潇湘老”等句。磊落:坦荡。俗子空:俗人见之而心旷神怡。槎枒(chá yā):槎桠,枝干分叉。老树:指《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身是沧州客,门为山水关”等句,此诗中借指裴迪。野人卧病在京口:裴迪曾卧病在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市,故称。何人识此岁寒景?蓬莱宫:指裴迪的住所
【注释】 1. 上滩泊处无十里:指长江的上滩。上滩指水浅的地方,江流湍急,舟行至此需停泊休息。 2. 舟人:船夫。 3. 家家喜:每家每户都很高兴。 4. 到驿:到达驿站。欢呼:欢庆。如:好似,好像。到家:像在家一样。 5. 年:岁,指一年。 6. 淮南田:淮河以南的土地。 7. 玉堂金马:指朝廷中的高位。 8. 白酒黄鸡:指美食佳肴。 【赏析】 此诗是诗人经过上滩时即兴而作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补阙”这一典故,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政治腐败,奸佞当道的不满和忧愤。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中间三、四句为过渡,由写景转入抒情,最后两句点出“补阙”,收束全篇。 “钱塘三日风雨急”,首句就点明地点,说明天气恶劣。“三日”,“风雨”,表明时间之长,天气之紧,风雨如磐,天地昏暗。这一句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古铜夜光飞霹雳”,第二句写风雨过后所见的景象。“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