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大意,然后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加以理解。本题要求逐句翻译,并注意关键词的提示。第一句“三溪会汀州”,点出地点;第二句“上有仙人居”,写仙人居处,第三四句“乃是丁令威,玉佩摇琼琚”,说仙人是丁令威,用典,丁令威化鹤归辽;第五六句“高秋下风露,水清映芙蕖”,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最后两句“华表惯闻鹤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云起乌石峰,雨洒紫溪岭。 - “云起乌石峰”描述的是早晨时分,云雾缭绕在山峰之上的景象。这里的“乌石峰”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者自然景观。 - “雨洒紫溪岭”描绘了细雨纷飞的情景,紫溪岭可能是一条山间小溪或者一段山路,而“雨洒”则强调了这场雨的细腻与温柔。 2. 孤馆如山深,愁人觉宵永。 - “孤馆如山深”形象地比喻这座孤寂的驿站如同山一样深邃、孤独
【注释】 宿台山寺绝顶:在山顶上过夜。宿,住宿;山寺,指台山寺;绝顶,山峰最高处。 江白潮已来,山黑月未出:江水泛白潮涨起来了,天还未亮,月亮还没有出来。江,指大江。 树杪(miǎo)一灯明:树枝上挂着一盏灯,灯光闪烁着。杪,树梢。 云房人独宿:在云雾缭绕的房屋里,只有我一个人住宿。云房,指云雾缭绕的亭子。 近水星动摇:水边的星星在颤动。星动摇,星光闪烁不定。 河汉下垂屋:银河从屋檐下流过。河汉
石上晚酌天章台 高台在层霄,肩舆上绝壁。 露下酒樽凉,月出海门白。 露:早晨或晚上的露水。海门:指海中的门户,即潮汐的涨落处。白:白色。 坐拂衣上云,醉卧林下石。 坐:坐着。拂:擦。衣:衣服。云:云彩。 赏析:诗人登上石台,饮酒赏景,欣赏着海门的美景,又乘着酒兴,在云中行走起来。他坐在云雾之中,衣上沾满了白云,好像真的飞到了云彩之上。 西风吹鬓毛,南斗在肘腋。 西风:指从西边吹来的风。鬓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诗中描绘了进士索士岩的生平和成就。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题进士索士岩诗卷 - 索士岩与作者同榜及第(同年),又同为燕南官(官职)。由翰林编修升任为御史台掾(御史台属官),兼经筵检讨,后除为燕南廉访经历。 忆昔登天府,文华萃帝乡。 - 回忆当年考中进士时,天下才子云集京城,文采斐然。 俊才鱼贯列,多士雁成行。 - 形容当时的进士考试竞争激烈
我思李太白,有如云中龙。 垂光紫皇案,御笔生青红。 群臣不敢视,射目目尽盲。 脱靴手污袜,蹴踏将军雄。 沉香走白兔,玉环失颜容。 春风不成雨,殿阁悬妖虹。 长啸拂紫髯,手撚青芙蓉。 挂席天万里,遨游江之东。 濯足五湖水,脱巾九华峰。 放舟玉镜潭,弄月秋浦中。 羁怀正浩荡,行乐未及终。 白石烂齿齿,貂裘泪蒙蒙。 神光走霹雳,水底鞭雷公。 采石波浪急,青山云雾重。 我有一杯酒,和泪洒天风。 注释:
这首诗是作者在给完颜子忠的信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以下是逐句的解读和注释: 第一句:我议颜别驾,风度修且闲。 解释:我评议完颜子忠,觉得他的气质高雅且不急不躁。 第二句:近持五色笔,辉光动南蛮。 解释:他最近手持五彩笔,其才华闪耀如光芒,让南方的蛮夷都为之倾倒。 第三句:甘饮石井水,卧治鹅湖山。 解释:他甘愿饮用石井的水,在鹅湖山上悠然自得地治理政务。 第四句
《望鼓山》 鼓山起千仞,乃是东海垠。 蛟龙穴其下,霹雳翻海门。 砥柱俨不动,日夜雪浪奔。 何当临绝顶,俯视浴日盆。 注释: - 鼓山: 山名,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附近,因其形状似鼓而得此名。 - 起千仞: 形容山高,千仞指的是极高的高度。 - 东海垠: 东海的边界,表明鼓山之高远,接近东海的尽头。 - 穴其下: 指山腹中有一个洞穴。 - 霹雳翻海门: 描述天气现象,霹雳是指打雷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 1. 双藤本同根,长大附高树。树倒何所依,不离树根土。 - 这句诗描绘了两棵树的藤蔓原本是相同的根部,随着树的生长而向上攀爬。当树倒下时,它们仍然紧紧地依附在树干的土壤上。 - “双藤本同根”指的是两株植物共享同一个生长点。“长大附高树”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茎蔓如何向上攀升。 - “树倒何所依,不离树根土”则是说即使大树倒下,它们也不会失去依靠,始终紧紧抓住树的根部
【诗句翻译】 清晨从大河边出发,天刚破晓,曙光已经洒满船头。 树林依依,烟雾缭绕,村庄的鸡犬声和狗叫声此起彼伏。 村中的小巷中走出了羊群和牛群。 炊烟袅袅升起,茅屋四周弥漫着淡淡的烟雾。 稻谷在秋天成熟,爬上了陇丘之上。 品尝新收获的庄稼还没开始,官府的租税就已经催收了。 黄河两岸水平如镜,晚上却有盗贼担心。 长安城里的孩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忧愁。 早晨骑着五花马,傍晚脱下千金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