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登天府,文华萃帝乡。
俊才鱼贯列,多士雁成行。
宝剑悬秋水,骊珠耿夜光。
三场如拾芥,一箭已穿杨。
上策师周孔,飞声陋汉唐。
凤池开御宴,虎榜出宫墙。
赐笏丘山重,恩袍雨露香。
天花皆剪翠,法酒尽封黄。
冠盖游三日,声名满四方。
历阶超宰辅,捧表谢君王。
第甲分三馆,镌碑立上庠。
曲江嘉宴会,合席尽才良。
契谊同昆弟,比和鼓瑟簧。
誓辞犹在耳,离思各惊肠。
台阁需材器,儒林作栋梁。
超迁乌府掾,辉映绣衣郎。
迫晏封几事,平明出奏章。
日披坟典旧,时念簿书忙。
检讨超经幄,论思近御床。
圣朝稽古道,日暮下回廊。
羁旅然薪桂,长吟出锦坊。
弱妻贫且病,羸马瘦仍僵。
穷巷回车辙,空厨泛酒浆。
故人传奏目,请便趣行装。
皇极三台重,燕南各道昌。
承恩辞魏阙,揽辔去恒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诗中描绘了进士索士岩的生平和成就。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题进士索士岩诗卷
- 索士岩与作者同榜及第(同年),又同为燕南官(官职)。由翰林编修升任为御史台掾(御史台属官),兼经筵检讨,后除为燕南廉访经历。
忆昔登天府,文华萃帝乡。
- 回忆当年考中进士时,天下才子云集京城,文采斐然。
俊才鱼贯列,多士雁成行。
- 形容当时的进士考试竞争激烈,众多学子如同鱼贯而行般整齐排列,如大雁成行般有序前进。
宝剑悬秋水,骊珠耿夜光。
- 宝剑悬挂在秋水的映照下,闪烁着明亮的光辉;骊珠(一种宝珠)则在黑夜中发出幽光。
三场如拾芥,一箭已穿杨。
- 比喻考试通过三场(乡试、会试、殿试)的艰辛,就像拾取芥末一样简单;而一举成名(指进士及第)却像射穿杨柳枝一般轻松易事。
上策师周孔,飞声陋汉唐。
- 称赞索士岩有高超的智慧和才干,能够超越孔子和老子,其名声远扬于汉代和唐代。
凤池开御宴,虎榜出宫墙。
- 比喻索士岩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如同凤凰池中的宴会一样盛大,同时他的科举成绩也如同虎榜上的成绩那样卓越。
赐笏丘山重,恩袍雨露香。
- 描述皇帝赐予他高官厚禄,恩泽如同雨露般滋润他的生活。
天花皆剪翠,法酒尽封黄。
- 形容索士岩的才华如同天上的花朵一样绚烂多彩,他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人们争相收藏。
冠盖游三日,声名满四方。
- 表示索士岩在京城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名声传遍了各地。
历阶超宰辅,捧表谢君王。
- 表明索士岩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宰相级别的官员,他向君王表达了感激之情。
第甲分三馆,镌碑立上庠。
- 指的是他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分别被分配到三个不同的书院担任教授职位,并在这些书院里建立了纪念他的石碑。
曲江嘉宴会,合席尽才良。
- 在曲江边举办的宴会上,各种英才聚集一堂,共襄盛举。
契谊同昆弟,比和鼓瑟簧。
- 表示索士岩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他们如同兄弟一般亲密无间,共同弹奏乐器,和谐地奏响美妙的音乐。
誓辞犹在耳,离思各惊肠。
- 表达离别时的誓言仍在耳边回响,而各自的思念之情却让人心惊胆战。
台阁需材器,儒林作栋梁。
- 暗示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才来治理国家,而索士岩作为儒家学者,将为国家栋梁之才。
超迁乌府掾,辉映绣衣郎。
- 表示他在官场上得到了晋升,从一个普通的小官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高级官员。
迫晏封几事,平明出奏章。
- 说明他必须在晚上处理完一些事情后才能安心入睡,而在早晨就要起床准备上朝的奏章。
日披坟典旧,时念簿书忙。
- 表示他每天忙于翻阅古籍,研究经典,同时也不忘关心国家的政务工作。
检讨超经幄,论思近御床。
- 指他在朝廷的经筵上担任顾问角色,经常与皇帝讨论治国之道。
圣朝稽古道,日暮下回廊。
- 表示他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希望国家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羁旅然薪桂,长吟出锦坊。
- 描述他在旅途中忍受着寒冷和孤独,只能点燃桂木取暖,同时在锦坊中长啸以抒发心中的情感。
弱妻贫且病,羸马瘦仍僵。
- 描绘他妻子体弱多病,家境贫寒的情况,以及那匹已经疲惫不堪但仍然挣扎前行的老马。
穷巷回车辙,空厨泛酒浆。
- 描述了他在偏僻小巷里看到车轮痕迹的痕迹,以及家中空空荡荡的情景,只剩下一些酒菜而已。
故人传奏目,请便趣行装。
- 表示有人向他报告说皇帝召见他,让他准备好行装前往皇宫。
皇极三台重,燕南各道昌。
- 强调皇帝的至高权威和威严,同时也祝愿燕南地区的繁荣昌盛。
承恩辞魏阙,揽辔去恒阳。
- 表示他接受了皇帝的恩宠和提拔,辞去了朝廷中的职务,带着皇帝的期望离开了京城。